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24章 希文有才

第224章 希文有才(2 / 2)

那天,他们挨家挨户地转,给冻坏的老人送棉衣,给没柴烧的人家送劈柴。有个瞎眼的老婆婆拉着范仲淹的手,哭着说:“范大人,您真是活菩萨啊。”

范仲淹眼圈也红了,拍着老婆婆的手说:“大娘,我不是菩萨,我是您的儿子。当官的,就是百姓的儿子。”

青林跟在后面,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想起自己生活的时代,电视里总说“为人民服务”,原来千年前的范仲淹,早就用行动把这话说透了。

开春的时候,范仲淹收到一封来自岳州的信,是他的朋友滕子京写的。滕子京在岳州重修了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篇文章记下来。

范仲淹拿着信,在院子里走了好几圈,眉头紧锁。青林知道,这就是《岳阳楼记》的由来。

“青林,”他突然喊住青林,“你说,岳阳楼是啥样的?”

青林愣住了。范仲淹根本没去过岳州,更没见过岳阳楼。

“我虽没去过,”范仲淹笑了笑,“但滕子京信里写了,说那楼可壮观了,能看见洞庭湖的全景。下雨的时候,‘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晴天的时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他回到屋里,铺开纸,拿起笔,却半天没落下。青林站在门口,看见他望着窗外的花洲,眼神飘得很远,像是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洞庭湖。

就这样过了三天,范仲淹没怎么说话,吃饭也心不在焉。第四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青林被写字的沙沙声吵醒,凑过去一看,范仲淹正趴在桌上写东西,笔走龙蛇,一点都不犹豫。

青林凑近了看,纸上写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他的心跳突然变快了。这不是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岳阳楼记》吗?他就站在这儿,看着范仲淹写这篇千古名篇!

范仲淹越写越投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嘴里还念念有词。写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时,他抬起头,好像真的看到了那浩浩荡荡的湖水;写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时,他轻轻叹了口气,像是想起了自己被贬的那些年。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终于写完了。放下笔,长长舒了口气,额头上全是汗。他把纸晾干,又仔细读了几遍,改了几个字,才满意地笑了。

“青林,你念念。”他把纸递给青林。

青林接过纸,手都在抖。他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他的声音突然哽咽了。他想起这几个月看到的一切:范仲淹在田里教百姓种庄稼,在雪天给穷人送棉衣,在油灯下为国家操心……原来这句话不是凭空写出来的,是他一辈子的写照。

范仲淹拍了拍他的肩膀,眼里闪着光:“你看,这就是咱读书人的本分。不管日子好不好过,不管官大还是官小,心里总得装着天下。”

青林把文章递回去,突然觉得手里的纸重得像块石头。

过了几天,范仲淹把写好的《岳阳楼记》寄了出去。他没再多提这事儿,还是每天照样教书、干活、关心百姓的日子。好像写了篇千古名篇的,不是他一样。

有天晚上,青林躺在被窝里,突然觉得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掏出来一看,屏幕竟然亮了,上面跳出一行字:“时空通道即将关闭,是否返回?”

青林愣住了。他要走了?

他爬起来,偷偷走到范仲淹的窗前。灯还亮着,范仲淹正趴在桌上写东西,背影在灯光下显得有点单薄。青林突然不想走了,他想看看范仲淹接下来会做什么,想看着花洲书院的学子们长大,想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信念,能在这片土地上开出什么样的花。

可手机又震动了,屏幕上的字开始闪烁。青林知道,他必须走了。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盏灯,心里默默说:范大人,谢谢你。我记住了,不管在哪儿,不管干啥,都得心里装着别人,装着天下。

一阵白光闪过,青林闭上了眼睛。

再睁开眼,他躺在自己家的床上,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手机好好地放在床头柜上,屏幕亮着,正显示着《岳阳楼记》的朗诵音频。

他猛地坐起来,跑到书架前,抽出那本语文课本,翻到《岳阳楼记》那一页。看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行字,他突然觉得这些字不再是冰冷的铅印,而是有温度的——带着邓州田野的泥土香,带着花洲书院的油灯味,带着范仲淹手心的温度。

他拿起手机,搜了搜范仲淹的生平。看到他后来又被起用,在杭州、青州等地做了很多实事,直到晚年还在为百姓奔波,最后累死在任上。

青林放下手机,走到窗边。楼下的公园里,有老人在打太极,有孩子在放风筝,阳光暖洋洋的。他突然明白,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哪里是写楼啊?是写人心,写担当,写一个人该怎么活着。

这种东西,不管过多少年,都不会过时。就像那“先忧后乐”的信念,穿过千年的时光,还在照亮着人心。

青林笑了笑,转身去书桌前坐下,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我好像真的读懂了《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