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在一片刺目的蓝光中失去了意识。
最后的记忆是实验室里失控的粒子对撞机——他试图用夸克共振模拟宇宙诞生时的时空曲率,却没想到能量过载撕裂了现实维度。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鼻腔里灌满了冰碴般的寒气,耳边是某种低频共振的嗡鸣,像是大地在呼吸。
他挣扎着坐起身,发现自己正躺在一片覆盖着暗绿色苔藓的岩石上。
抬头望去,巨型山峦如青铜铸就的城墙拔地而起,峰顶隐没在紫灰色的云层里,山体表面有规律地分布着六边形柱体结构,像是某种超巨型晶体的切面。
空气里漂浮着微小的荧光颗粒,接触皮肤时会产生轻微的酥麻感。
“这不是地球的地质结构。”青林喃喃自语。他曾参与过青藏高原地质勘探项目,昆仑山脉的岩层走向绝不是这样——眼前的山体呈现出明显的非自然对称性,那些六边形柱体的排列精度甚至超过了人类工业的误差标准。
他低头检查装备:量子共振仪的屏幕已经碎裂,但内核还在发出微弱的蜂鸣;防护服的温控系统失灵了,好在材质足够耐寒;最重要的是,手腕上的时空定位器还在工作,显示当前坐标:东经93°,北纬36°——正是昆仑山腹地,但时间轴却显示着一个诡异的数值:公元前年。
“一万多年前?”青林倒吸一口冷气。这已经超出了已知人类文明的范畴,难道粒子对撞机不仅穿越了空间,还把他抛回了史前时代?
沿着山壁往前走了约莫半小时,他发现了更奇怪的东西:一道贯穿山体的裂缝里渗出淡金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凝结成半透明的晶体,表面流动着类似电路板的纹路。
青林用匕首刮下一点晶体,放在鼻尖轻嗅——没有气味,但共振仪的蜂鸣突然变得急促,屏幕上跳闪出一行乱码:“高浓度反物质稳定场……”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清脆的环佩声,像是有人戴着玉石饰品在行走。青林连忙躲到一块巨大的柱体后面,只见三个穿着羽衣的女子正沿着山路走来。她们的身高足有两米,皮肤呈现出珍珠般的光泽,背后生着半透明的翼膜,正随着步伐轻轻扇动,带起一串荧光颗粒。
“今日的‘灵液’凝结速度又慢了。”中间的女子开口,声音像是风铃在共振,“西王母说,星轨偏移已达七弧分,若再找不到新的‘定星石’,昆仑的根基要动摇了。”
“可东海的‘归墟’已经干涸,难道真要去劈开‘不周山’?”另一个女子的声音带着忧虑。
青林的心脏狂跳起来。西王母?归墟?不周山?这些都是中国神话里的名字!难道他不是回到了史前时代,而是闯入了某种神话的实体世界?
他屏住呼吸,看着三人走到裂缝前,用玉勺舀起那些金色液体,装入腰间的琉璃瓶。她们的动作优雅而精准,翼膜扇动的频率稳定在每分钟37次,像是遵循着某种机械节律。
等她们走远,青林才敢从藏身处出来。他走到裂缝边,发现那金色液体其实是某种能量流——用破损的共振仪检测,显示出强核力与引力的异常耦合,这在已知物理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而那些六边形柱体,其实是能量传导的介质,将地底的能量输送向山顶。
“昆仑不是自然山脉。”青林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型能量装置。”
他决定往山顶走。神话里说西王母住在昆仑之墟的瑶池,或许那里能找到答案。山路越来越陡峭,空气里的荧光颗粒越来越密集,甚至能看到它们沿着固定的轨迹流动,形成肉眼可见的能量脉络。半山腰处有一片湖泊,湖水呈现出奇异的碧蓝色,湖底似乎有巨大的阴影在缓缓移动。
“那是‘瑶池’?”青林凑近湖边,发现湖水其实是液态的超导物质,正处于绝对零度却保持着流动性,湖底的阴影是某种环形装置在旋转,产生的磁场扭曲了光线。他突然想起古籍里的记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现在看来,“九井”或许是能量接口,“开明兽”可能是某种守卫机械。
刚绕过瑶池,前方突然出现了一道光幕,像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线编织而成。青林伸手触碰,光幕泛起涟漪,显示出一行古老的篆文:“非昆仑之民,不得入内。”他愣住了——这文字与甲骨文极其相似,却带着更明显的几何美感。
就在这时,光幕突然分开,一个身影从里面走了出来。那是一位身着玄色长袍的女子,面容难以用人类的审美形容——既像是七十岁的老者,又带着少女的娇嫩,额头中央有一块菱形的蓝色晶体,正随着呼吸明灭。她没有翼膜,但周身环绕着三圈金色光环,光环上镶嵌着无数细小的星辰状物体,正缓缓转动。
“来自未来的‘异客’?”女子开口,声音直接在青林的脑海里响起,“你的‘共振频率’与昆仑格格不入,却意外地没有被‘守门人’撕碎。”
青林瞬间明白:“您是西王母?”
女子微微颔首,额头的晶体闪烁了一下:“你们的古籍称我为西王母,其实这只是能量核心的代称。我是昆仑的‘星轨校准者’。”她抬手示意青林跟上,“进来吧,你的到来或许不是偶然——星轨已经偏移了太久。”
穿过光幕,眼前的景象让青林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一个巨大的穹顶空间,顶部镶嵌着数万颗发光体,模拟出星空的模样,而地面上是由能量流构成的复杂纹路,形成一个巨大的星图。中央有一座高台,台上悬浮着一块人头大小的晶体,正发出不稳定的闪烁。
“昆仑不是星球,是一艘‘方舟’。”西王母的声音在穹顶回荡,“三万年前,我们的母星‘昆仑星’遭遇超新星爆发,幸存者驾驶着这颗人造天体来到太阳系,伪装成行星的一部分,依靠地核的能量维持运转。那些神话里的‘灵草’‘仙药’,其实是能量转化的营养体;‘长寿’,是基因修复技术的副作用。”
青林目瞪口呆。原来神话传说的背后,是一场星际移民的史诗?
“那您说的星轨偏移……”
“方舟的定位系统依赖太阳系的行星轨道。”西王母指向中央的晶体,“这是‘定星石’,用来校准方位。但一万年前,‘不周山’——也就是我们的能量中继站——被小行星撞击摧毁,定星石出现裂痕,导致昆仑的轨道开始偏离,能量泄漏越来越严重。”她的光环闪烁了一下,“你们人类神话里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其实是那场撞击的记录。”
青林突然想起古籍里的描述:“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原来这说的不是天地崩塌,而是人造天体的轨道偏移!
“那些翼人……”
“是早期的改造人,负责维护方舟的外部结构。”西王母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能量不足让我们的修复能力下降,现在连灵液的凝结都变得困难。我的族人已经开始沉睡,以减少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