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180章 冰下蓝焰

第180章 冰下蓝焰(2 / 2)

“我们是‘织网者’,这里是‘能量之泉’。”

接下来的交流,青林得知了一个震撼的事实:织网者已经在木卫二的冰下生活了超过100万年,他们的文明以“能量网络”为基础,那座六边形的塔只是无数“能量节点”中的一个,整个木卫二的冰层下,布满了这样的节点,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网络,用来收集地热和潮汐能。

“你们为什么不联系地球?”青林输入。

“你们的文明还在‘燃烧阶段’。”屏幕上的文字带着某种悲悯,“你们使用能量的方式太粗暴,会破坏平衡。”织网者展示了一段影像:地球上的核电站、化石燃料工厂,在他们的感知中,这些都是“不稳定的能量源”,像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

青林沉默了。他想起出发前看到的报告,人类每年消耗的能量相当于1.5x10^18焦耳,其中90%来自化石燃料,这种掠夺式的开发,在织网者看来,确实与“燃烧”无异。

“但你们的网络也需要能量。”青林反驳,“你们采集地热,难道就不会影响木卫二的生态?”

光球剧烈地闪烁起来,像是在激动:“我们只是‘引导’,不是‘掠夺’。”屏幕上出现一张示意图:织网者的能量节点会将多余的能量反馈给周围的生物,那些纺锤形生物和荧光浮游生物,都依赖节点释放的能量生存,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青林突然明白,这就是木卫二生命的秘密。织网者不是统治者,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者”,他们的文明早已超越了对物质的依赖,进化成一种能量与意识的结合体。

他跟着织网者参观了更深层的能量节点,那里的温度高达300c,却有无数奇特的生物在周围繁衍——长着金属外壳的蠕虫,以硅为食的虾状生物,甚至还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们的“叶片”是透明的,能吸收地热辐射。

“这些生物都是你们创造的?”青林问。

“不,我们只是为它们创造了‘可能’。”织网者的回答很简单,“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就像你们。”

当青林提出想带走一些样本时,织网者没有拒绝。他们让一个小六边形细胞包裹住一块能量节点的碎片,递给他——那碎片在常温下呈液态,离开海水后却变成了固态,像一块蓝色的水晶,表面能看到不断流动的纹路。

“这是‘记忆水晶’,里面有我们的历史。”屏幕上的文字闪烁着,“当你们的文明学会‘引导’而非‘燃烧’能量时,它会向你们展示更多。”

离别的时候到了。织网者用能量为深潜器开辟了一条直达冰层的通道,那些纺锤形生物排成队列,像在欢送。青林看着舷窗外渐渐远去的蓝色身影,突然想起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你们害怕我们吗?害怕人类会入侵木卫二?”

终端沉默了很久,久到青林以为通讯中断,才出现一行字:

“我们害怕‘燃烧’的蔓延,但更相信生命的‘韧性’。就像冰层再厚,阳光也能找到缝隙。”

当深潜器重新回到“深渊号”时,青林手里紧紧攥着那块记忆水晶。队友们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和湿透的衣服,知道他一定经历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发现什么了?”王鹏急切地问。

青林举起记忆水晶,在灯光下,水晶里的蓝色纹路缓缓流动,像一片微缩的海洋:“我们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而且,他们比我们更懂‘生存’的意义。”

回程的路上,青林写了一份长达50页的报告,详细记录了与织网者的交流,以及他们的能量利用方式。他没有提交给任何官方机构,而是加密发送给了全球顶尖的物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他知道,这个发现太过重大,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

三个月后,青林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回信。有人质疑,有人震撼,但更多的是思考。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信中写道:“也许织网者说得对,我们确实还在‘燃烧阶段’,但火焰也能被驯服,变成温暖的光。”

青林把那块记忆水晶放在实验室的恒温箱里,温度设定为45c,模拟木卫二冰下海洋的环境。每天下班前,他都会看一眼水晶里流动的蓝色纹路,那里面不仅有织网者的历史,更藏着人类未来的可能。

他知道,人类与织网者的相遇,只是一个开始。就像木卫二冰层下的海洋,看似隔绝,却与整个太阳系的能量网络相连,生命与文明,终究会在宇宙的某个节点相遇,不是以掠夺者的姿态,而是以“织网者”的智慧,共同编织一张跨越星辰的生命之网。

某天深夜,青林被实验室的警报惊醒。他冲进实验室,发现恒温箱里的记忆水晶正在发出强烈的蓝光,表面的纹路组成了一个清晰的图案——是太阳系的星图,其中地球和木卫二被特别标注出来,用一条蓝色的线连接着。

水晶下方的终端自动亮起,显示一行新的文字:

“能量的流动没有边界,就像光,总会找到回家的路。”

青林笑了笑,拿起终端,输入:“我们正在学习。”

窗外的月光洒在水晶上,蓝色的纹路在黑暗中轻轻跳动,像一颗遥远的心脏,在宇宙的深处,与地球的脉搏,渐渐形成了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