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了,修正者。”面具人发出电子合成音,“我是黑箱计划的最后执行人,代号‘莫比乌斯’。”
他抬起手,机器周围的光量子突然聚集,形成一把锋利的光刃:“这个时代的物理法则太脆弱了,就像一张可以随意涂改的草稿纸。你看——”他挥了挥光刃,旁边的砖墙瞬间化为齑粉,“只要掌握时空的画笔,就能重写一切!”
福尔摩斯突然吹了声口哨,音调精准地落在440赫兹——标准音A的频率。光刃剧烈震颤,出现了细微的裂痕。“声音是空气的振动,而你的光量子,本质也是振动的能量。”他解释道,同时从口袋里掏出音叉,“找到共振频率,就能破坏它的结构。”
青林心中一震。这位十九世纪的侦探,竟凭着纯粹的逻辑推理,触碰到了量子物理的核心原理。
“徒劳的挣扎!”莫比乌斯怒吼着,机器的转速骤然加快,隧道开始剧烈摇晃,墙壁上的砖块纷纷脱落,“我已经将机器与泰晤士河的潮汐锁定,再过十分钟,整个伦敦都会成为新时空的基石!”
青林看向机器的能量核心,那里闪烁着不稳定的红光——那是核裂变失控的征兆。他突然想起能量块的特性:当它与钚元素接触时,会产生瞬间的能量中和,就像正负电荷的湮灭。
“福尔摩斯先生,能借你的马鞭一用吗?”青林抓起能量块,将它绑在马鞭顶端,“华生医生,麻烦你用听诊器确定机器的核心位置,它的运转声一定有异常。”
华生立刻照做,将听诊器贴在机器表面:“左下方,有杂音!”
“很好。”福尔摩斯突然冲向莫比乌斯,用手杖精准地敲在他的关节处,“注意力在我这里,疯子!”
趁着莫比乌斯分神的瞬间,青林将绑着能量块的马鞭掷出,像投矛一样精准地刺入机器的左下方。银白色的能量块与红色核心接触的刹那,爆发出刺眼的白光。
光量子瞬间消散,机器的线圈停止转动,表面的光泽迅速褪去,露出青铜的底色。莫比乌斯发出一声绝望的尖叫,身体开始变得透明,最终化作无数光点,融入空气中。
隧道的震动停止了。青林瘫坐在地上,看着能量块与机器核心融合,形成一块灰色的石头,表面的π符号渐渐隐去,变成普通的岩石纹理。
“所以,这就是你说的‘奇迹’?”华生看着那块石头,语气复杂,“用未来的技术,拯救过去?”
“不,奇迹是逻辑。”福尔摩斯擦拭着他的放大镜,镜片上的划痕不知何时消失了,“就像二加二永远等于四,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用什么语言书写,真理总会显现。”他看向青林,“你的能量块中和了异常,而我的推理找到了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共振,不是吗?”
青林站起身,发现神经接口的能量已经耗尽,屏幕上最后显示的,是时空管理局的通知:“异常已修正,历史线回归稳定。检测到本地智慧体对时空法则产生深度理解,建议记录为‘特殊观测对象’。”
离开隧道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福尔摩斯突然停下脚步,递给青林一枚硬币——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便士,边缘刻着细小的花纹。“这是我用你的能量块残渣做的,”他解释道,“它能在特定频率下发出微光,算是……见证奇迹的凭证。”
青林接过硬币,触感冰凉,却隐隐透着暖意。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时代,但有些东西永远留下了——不仅是那枚硬币,还有一个十九世纪侦探对宇宙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科学与逻辑跨越时空的共鸣。
回到贝克街221b,青林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他最后看了一眼客厅:福尔摩斯正用他遗落的放大镜观察那枚硬币,华生则在笔记本上写下“量子共振”四个字,尽管他可能并不完全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下次穿越前,记得校准你的相位器。”福尔摩斯抬头,精准地捕捉到他消失的瞬间,“毕竟,等待一位来自未来的客人,是很考验耐心的。”
意识沉入黑暗前,青林握紧了那枚便士。他突然明白,所谓的奇迹,并非颠覆常理的魔法,而是像福尔摩斯说的那样——是逻辑的必然,是真理的显现。就像那个π符号,无论在哪个时代,以哪种形式出现,它的数值永远恒定,指引着人们穿过混沌,找到秩序的光芒。
当他再次在实验室醒来时,桌上多了一枚维多利亚时期的便士,边缘的花纹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数据库里关于1895年伦敦离奇死亡事件的记录已经消失,只留下一则不起眼的报道:“泰晤士河隧道坍塌,疑似煤气爆炸所致”。
青林将便士放进标本盒,旁边摆放着第一次穿越时带回的福尔摩斯的烟草碎屑,以及这次的“奇迹凭证”。他知道,自己与贝克街221b的缘分并未结束,因为时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只要存在共振,无论相隔多少光年,多少岁月,注定相遇的人,总会再次重逢。
而那些关于逻辑、真理与奇迹的故事,会像那枚便士上的花纹,永远镌刻在时间的长河里,等待被下一个“青林”发现,解读,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