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视网膜还残留着粒子对撞机的蓝光残影,耳膜却被一阵急促的踢打声震得发麻。他本该在的地下实验室监测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轨迹,却在强子对撞能量突破临界值的瞬间,被卷入了时空裂隙。
当意识重新凝聚时,他发现自己正趴在满是汗味的木地板上,鼻尖萦绕着松香与皮革的混合气味。面前是面斑驳的镜子,镜中倒映出陌生的景象——穿白色道服的少年们正对着木桩挥拳,墙上泛黄的海报里,一个肌肉线条如刀刻般的男人摆出戒备姿态,黑色pupils锐利如鹰。
\"新来的,还愣着干什么?\"粗粝的粤语在耳边炸响。青林抬头,看见个留着寸头的中年男人叉着腰,道服领口沾着深色汗渍,\"李师傅的课可不是让你发呆的。\"
镜子角落的日历突然刺入眼帘:1967年11月,西雅图。
心脏骤然缩紧。青林踉跄着后退时撞翻了木人桩,桩体撞击地面的闷响惊动了场地深处。那个正在指导学生的身影转过身来,黑色唐装的盘扣系得一丝不苟,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是李小龙。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青林的量子物理知识库疯狂运转——根据祖父悖论,观察者不能干预历史节点。但眼前这人胸腔起伏的频率、握拳时小臂肌肉的收缩幅度,都真实得不像历史书里的黑白影像。
\"看来是位对功夫有兴趣的新朋友?\"李小龙的英语带着温润的粤语口音,他伸手扶起倾倒的木人桩,\"我是李小龙,这里是振藩国术馆。\"
青林的喉结滚动着发不出声音。他注意到对方右手食指第二节有层厚茧,那是常年握笔与握棍留下的印记——历史资料里确实记载过,李小龙同时钻研哲学与武术。
\"他叫青林,从...很远的地方来。\"寸头男人替他解了围,\"刚才在街角晕倒,我看他穿着奇怪就带过来了。\"
李小龙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三秒,忽然笑了:\"你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像是在控制某种能量流。\"
这句无心之言让青林汗毛倒竖。他穿越前调试的引力波探测器,正是通过谐振腔控制真空能量。难道时空跃迁在他身上留下了某种物理印记?
\"试着打一拳看看。\"李小龙后退半步摆出起手式,\"放松肩膀,想象力量从脚底沿着脊椎流到指尖。\"
青林笨拙地模仿着记忆里的拳击姿势,拳头挥出时带起的气流却让旁边的窗纸簌簌作响。寸头男人惊呼出声:\"这小子没练过怎么有这种力道?\"
李小龙的眼神骤然锐利:\"你体内有种不协调的共振。像是...同时存在于两个频率的声波。\"他突然出脚踢向青林膝盖外侧,在接触瞬间手腕翻转,一股巧劲让青林不由自主地旋转半圈,\"看到了吗?你的重心在量子态般的叠加状态。\"
\"量子态\"三个字从1967年的人口中说出,让青林如遭雷击。他猛然想起文献记载:李小龙晚年曾在笔记中提出\"截拳道是能量的流动艺术\",甚至画过类似波函数的轨迹图。难道这位武术大师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现代物理的边缘?
\"留下来吧。\"李小龙递给他一套白色道服,\"你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频率。\"
接下来的三个月,青林成了国术馆的特殊学徒。白天他跟着练习勾漏手与侧踢,夜晚则躲在阁楼用捡来的收音机零件组装简易频谱仪。他发现每当李小龙演示\"寸劲\",馆内的电磁波就会出现异常谐振,这种现象在他穿越前的粒子对撞实验中也观察过——那是真空零点能被扰动的特征。
一个雨夜,青林在阁楼调试设备时,李小龙抱着几本笔记推门而入。煤油灯的光晕里,他指着笔记上的公式问:\"你知道E=c2吧?质量是能量的凝聚态,那功夫是不是把分散的能量重新凝聚?\"
青林看着笔记上画的人体能量分布图,赫然与量子场论中的费米子模型相似。他颤抖着从怀中掏出穿越时随身携带的微型全息存储器,激活后投射出三维的原子结构模型:\"您看,质子和中子通过强核力结合,就像您说的...能量的凝聚。\"
李小龙的眼睛在全息影像中闪闪发亮:\"这就是你来自的世界?用图像描述能量的流动?\"他突然一拳砸在桌案上,油灯的火苗竟分成两道并行的焰柱,\"就像这样!我最近在研究的双截棍技法,就是让力量形成两股旋转的能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