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47章 修补时间 韵语圣明

第47章 修补时间 韵语圣明(2 / 2)

“快!”守望者的电子音带着电流杂音,“01:47:32,原晶能量剩余12%!”

青林抓起青铜环,手指触到环内侧的纹路时,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无数画面涌入脑海:织时者的母星在时间风暴中解体,守望者们驾驶飞船穿越虫洞,第一批先民在巨塔下建立祭坛,甚至还有未来的自己在实验室调试设备的场景。

“那是时间记忆。”守望者的声音带着喘息,“每个接触原晶的生物都会看到时间线的碎片。”

青林咬着牙爬上星盘,脚下的青铜发出滚烫的温度。他将青铜环套在黑色原晶上,环内侧的纹路立刻亮起,与原晶的银纹产生共鸣。原子钟在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自动亮起,显示着倒计时:00:59:41。

“按住原晶,用意念想着你记忆中最稳定的时间点。”

守望者正在与噬时者缠斗,它的一根触须被对方扯断,断口处喷出蓝色的液体,“必须是你确信‘此刻真实存在’的瞬间!”

青林的手掌贴上原晶,刺骨的寒意顺着掌心蔓延到全身。他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十岁生日那天父亲送他的天文望远镜,大学时第一次成功验证量子纠缠的凌晨,还有昨天在实验室里看到的蓝光……

“就是这个瞬间!”

青林猛地集中意念,原子钟突然从口袋里飞出,悬浮在原晶上方,屏幕射出一道绿色的光束,精准地击中黑色晶体。原晶表面的银纹开始逆向流动,像是倒放的电影,那些断裂的纹路重新连接,发出越来越亮的光芒。

“成功了……”守望者的声音带着释然,它突然转向扑来的噬时者,全身爆发出刺眼的白光,“织时者的时间法则永存!”

剧烈的爆炸在平台上响起,青林被气浪掀飞,重重地摔在坡道上。他最后看到的画面是:守望者的身体与三个噬时者一起化为粒子,那些粒子被原晶的光芒吸引,融入银纹之中;远处的青铜巨塔开始收缩,螺旋纹路逐渐隐没在地底;而那些漂浮的发光颗粒则像流星般坠落,在大地上划出金色的轨迹。

原晶的嗡鸣变成了柔和的吟唱,青林感到一股暖流包裹住全身,那些被时间剥离的壁画重新变得清晰,平台边缘的爆炸痕迹开始倒退,连空气中的血腥味都被青草香取代。

他低头看向原子钟,屏幕上的乱码已经消失,显示着正常的时间:03:58:42。但下方多了一行小字,像是用银纹写成的批注:【感谢你,时间修补者】。

坡道开始震动,青林意识到巨塔正在沉入地下。他踉跄着跑下平台,在螺旋坡道上看到了更奇妙的景象——那些原本凝固的透明翅膀生物开始活动,它们扑向坠落的发光颗粒,吞下后身体变得半透明,翅膀上浮现出与星盘相同的纹路。

当他跑到塔底时,天已经蒙蒙亮。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远处的先民们正从帐篷里走出,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对新一天的期待。青林注意到为首的祭司额头嵌着的玉石,凹槽里多了一个极小的银色光点,像是原晶的微缩版。

青铜巨塔的顶端已经没入地面,最后消失的是那个青铜星盘,它沉入地下时,地面裂开一道缝隙,涌出清澈的泉水,泉水流过的地方立刻长出翠绿的青草。

“该回去了。”

青林转身,看到守望者站在晨光里。它的金属片少了好几块,触须也只剩两根,但头部的发光带是温和的金色。“时间原晶重启后会自动抹除非原生文明的痕迹,但有些东西会留下。”

它的触须指向青林的原子钟,屏幕上突然弹出一张星图,正是壁画上的螺旋星系。“当人类文明能跨越三十万光年时,欢迎来织时者的母星做客。”

青林握紧了口袋里的青铜环,环内侧的纹路还在微微发烫。“为什么选择我?”

守望者的发光带闪烁着笑意般的波纹:“因为你的时间记忆里有‘守护’,这是所有文明能延续的根本。”

它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像融化的冰。“对了,”消失前的最后一句话带着轻快的电子音,“公元前1800年的黄河流域,有个小孩会捡到一块刻着螺旋纹的青铜残片,那是我们留给地球的礼物。”

青林还想说什么,守望者已经彻底消散在晨光里。他低头看了看原子钟,指针正好指向04:00:00。地平线上,第一缕阳光越过土坡,照在布满露水的草地上,那些被发光颗粒坠落划出的轨迹,此刻变成了蜿蜒的小溪,溪水里游动着半透明的小鱼,鳞片上闪烁着星盘的纹路。

他突然想起昨天守望者说的话——锚点任务完成后会抹除存在痕迹。但那些透明生物、祭司玉石里的光点、还有手中的青铜环,都在证明这里发生过的一切不是幻觉。

青林深吸一口气,清晨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他最后看了一眼青铜巨塔消失的地方,那里已经长出一片翠绿的麦苗,麦穗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原子钟突然发出轻微的震动,屏幕上的时间开始飞速跳动,周围的景物变得模糊。青林闭上眼睛,任由时空的力量将自己包裹。在意识消散前,他仿佛看到几千年后的考古现场,一群戴着白手套的学者围着一块新出土的青铜残片,残片上的螺旋纹在灯光下流动着淡淡的银光。

“这纹路好奇怪,”一个年轻学者的声音传来,“像是某种能量引导线路……”

青林的嘴角扬起微笑。原来有些东西,从来不需要刻意铭记。它们会变成泉水里的鱼,变成麦穗上的光,变成青铜残片里的银纹,在时间的长河里静静流淌,等待着被新的“时间修补者”发现。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实验室的警报声还在响,但冷却系统的指示灯已经变成了绿色。助手正焦急地检查设备,看到他醒来松了口气:“博士,刚才能量波动好奇怪,数据里多了好多星图……”

青林走到电脑前,屏幕上果然布满了复杂的星图数据,但最显眼的是桌面自动保存的一张图片——那是一块青铜残片的扫描图,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800年左右,残片上的螺旋纹与他手中青铜环的内侧纹路,一模一样。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键盘上,青林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原子钟在手腕上轻轻跳动,像是在提醒他某个跨越四千年的约定。他笑了笑,按下了保存键。

或许,科学与神话之间,从来就没有清晰的界限。就像那些在公元前2025年7月27日凌晨见过的奇妙事物,它们既是科幻的想象,也是历史的伏笔,在时间的织锦上,绣出了跨越星海的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