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们那里,人能飞到月亮上?”老者给青林斟茶时,竹简在案几上自动排列成整齐的队列,仿佛有看不见的力场在作用,“用什么?木鸟?还是风鸢?”
“用火箭。”青林调出终端里的土星五号结构图,全息影像在油灯下微微颤抖,“靠燃料燃烧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遵循的是‘反者道之动’的原理。”
老者的眼睛亮了:“反者道之动……这个说法好。”他拿起支新的竹简,用刻刀在上面划下这六个字,“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你看这火箭,燃料是阳,反作用力是阴,缺了哪样都飞不起来。”
青林突然注意到案几上的竹简已经堆了半尺高,最上面一卷的标题用朱砂写着“道经”二字。他伸手想拿,却被老者按住手腕——他的指尖触碰到了青林掌心的终端,终端突然自动开机,投射出《道德经》的电子文本,从“道可道,非常道”到“天之道,利而不害”,整整五千一百六十二个字。
老者的目光在电子屏上停留了片刻,既不惊讶也不好奇,只是轻轻摇头:“这五千字,像给长江修了道堤坝。后人或许会以为水只能在堤坝里流,却忘了水本无形。”
他拿起刻刀,在新的竹简上写下三个字:“道纪经”。然后将竹简扔进油灯的火焰里,奇怪的是竹简没有燃烧,反而在火中变得透明,里面浮现出流动的星图,与青林在“文王”号上见过的猎户座星图完全吻合。
“真正的道,不在文字里。”老者的声音仿佛从星图深处传来,“在你终端里的火箭燃料公式里,在渭水的水流里,在你我此刻的呼吸里。五千字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你若盯着手指看,就错过了月亮。”
青林的终端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的时空坐标开始闪烁红色。他知道这意味着时空锚点即将松动,必须在半小时内返回,否则会被卷入时间乱流。
“晚辈该告辞了。”他站起身,掌心的终端已经烫得像块烙铁,“临别前,敢问老先生一句:您写下的这些,究竟想告诉后人什么?”
老者从怀里摸出块黑色的石头递给青林,石头的质地像黑曜石,却能在黑暗中自发产生微弱的电流。青林后来检测发现,这是块含有天然铀-238的陨石,辐射强度恰好维持在对人体无害的阈值。
“告诉他们,”老者的身影开始在竹影中变得模糊,“‘道’不是答案,是提问的方法。就像你手中的石头,它自己不知道会发光,是因为有人在看它。”
当青林的身体被量子隧穿器包裹时,他最后看见的是老者正在竹简上刻下的新句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万物也在生三,生二,生一,生道。”
终端的屏幕在时空穿梭中自动亮起,青林惊讶地发现,原本存储的《道德经》电子文本正在自动改写,五千一百六十二个字的间隙里,不断涌现出新的字符,这些字符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金文,而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最终汇聚成一行指令:“检测到智慧文明,启动星际交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