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停。
李美玲朋友圈里,九宫格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窗外是他不愿看见的风景。
尤其是第五张照片,她怀里抱着的库洛米玩偶,背景分明是李伟那家“娃娃鸡”店的彩虹墙。
“她上周不还说娃娃机是智商税吗?”这个念头像根刺扎进他心里。
他关掉图片,手机屏幕暗下去,映出他自己有些愣神的脸。
一种熟悉的,被排除在某个重要圈子外的感觉又悄然浮现。
他想起父亲昨晚在饭桌上的话:
“小军,那个电玩城项目,数据不太好看。
你得知道,咱们家投钱,不是让你玩过家家的。”
此刻,李美玲的照片,仿佛在无声地呼应着那份挫败。
董军想要的,从来不只是李美玲的回应。
他渴望的是一种确认,确认自己足以匹配家族期望,确认自己的眼光和选择能被认可。
李美玲,某种程度上成了他证明自身价值的“外部目标”。
而现在,这个目标似乎正滑向一个他有些轻视的对手。
那个仅凭几家娃娃机店,就风生水起的李伟。
他点开与李美玲的对话框,打了又删,最终发出去的是:
“玲玲,这家店看来挺适合拍照。”
他刻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甚至带点疏离的点评意味。
这是他从无数次商业谈判中学到的:
越是意在必得,越要表现得云淡风轻。
李美玲的回复,过了一会儿才来,是一个小猫打滚的表情包,附言:
“是呀,意外发现的小天地,出片率蛮高~”。
董军盯着那个波浪号,试图解读背后的情绪。
是敷衍,是开心,还是……一丝他不愿承认的、对李伟店铺的真心赞赏?
他忍不住又发一条:“我记得,你以前不太喜欢这种太‘萌’的风格。”
这次李美玲回得快了些:“人总会变的嘛,而且女孩子拍拍照,很正常啦。”
后面跟了个俏皮眨眼的表情。
“人总会变的”。
这句话在董军听来格外刺耳。
他联想到自家那个客流日渐稀少的电玩城,和李伟店门口排起的队伍。
一种更深的危机感袭来:
难道他和他所代表的“旧世界”,正在被李美玲,甚至被这个时代悄然抛弃?
他放下手机,走到落地窗前。
窗外是琴岛的繁华夜景,但他此刻却觉得有些孤立。
他想起李美玲提到过,想拍一组“城市光影”主题的照片。
他当时觉得麻烦,想着找个专业摄影师棚拍更快。
但现在,他意识到,李美玲享受的或许是那种“发现”和“参与”的过程。
是在特定环境下,真实互动和情绪捕捉,而这恰恰是李伟那种接地气的店铺能提供的。
董军意识到,他或许不能再仅仅依靠财富和身份带来的天然吸引力。
他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李美玲的内心需求,甚至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
他给助理发了条信息:
“帮我查一下‘娃娃鸡’这类网红店铺的运营模式和受众心理分析,越详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