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婉脸色瞬间白了白。
姚浅凝的手指轻轻抚过琴弦,指尖在桐木上稍作停留,唇角微扬,温声道。
“琴之一道,博大精深,浅凝不敢妄言。倒是幼时学过些许琵琶,若诸位不嫌粗陋,愿献丑一曲,权当助兴。”
她主动转换乐器,既是给李清婉留了余地,更是展现了自身更为精湛的技艺。
下人立刻捧来一柄紫檀木琵琶。
姚浅凝接过,指尖拂过冰弦,在绣凳上坐定,微微垂首调试音准的侧影,竟流露出一种与方才侃侃而谈截然不同的沉静与专注。
雪玹,那时和你学了几个月的琵琶,以及在江南陪着琯琯的练习,如今终于是能演奏了。
你能听到吗?
看看……我是否合格。
心中低语无人听闻,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只剩一片澄澈的专注。
姚浅凝弹奏的,亦是《春江花月夜》。
“铮”的一声泛音,如古刹晨钟,悠然荡开,瞬间将满堂喧嚣压了下去,仿佛月夜江面的第一缕清辉穿透云层。
她的技法未必是顶级的繁复,但那份融入骨血的理解与情感,却让每一个音符都裹着月华般的清冷余韵,勾勒出江流宛转、花林似霰的静谧画卷。
曲至高潮处,轮指化作细密弹挑,指尖与蚕丝弦摩挲出粼粼波光般的沙响,仿佛能看见月光在微澜的江面上碎成万千银鳞。
待到“欸乃归舟”段落,她右臂猛然发力,四弦齐扫,音浪迭起,似惊涛裂岸,渔舟破浪,将隐忍的情感骤然推向极致。
然而,尾声却极尽简约,仅以食指反复轻勾子弦,余音袅袅,如孤帆远影渐行渐远,最终融于浩渺江天,留下无边寂寥与怅惘。
曲终,弦音已寂。
姚浅凝仍保持着微微俯身按弦的姿势,浓密的长睫低垂,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仿佛心神仍沉浸在那片月下的春江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那段时光……如此珍贵,珍贵到她都不敢去想。
满堂宾客,鸦雀无声。
方才李清婉的琴音是“技”,而姚浅凝的琵琶,是“魂”。
高下立判,无需多言。
萧景瑄凝视着那个仿佛与琵琶融为一体的身影,她此刻流露出的,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深沉的寂寥与怀念。
她在想谁?
一股混杂着极致欣赏与尖锐嫉妒的情绪,如同藤蔓般缠绕上他的心脏,越收越紧。
李清婉站在原地,面色由白转青,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她输了,而且输得如此彻底。
不仅仅是技艺,更是那份撼动人心的力量。
姚浅凝缓缓抬起头,眼底的波澜已被压下,恢复成一片沉静的湖面。
她轻轻放下琵琶,起身,对着主位的李擎苍和李清婉方向微微颔首。
“浅凝献丑了。”
这一句谦辞,在此刻听来,却如同最响亮的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