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弦的昏迷,如同一场无声的雪崩,覆盖了万法归一塔内刚刚因胜利而燃起的微小火苗。他躺在塔心平台的维生装置中,右眼被特殊的规则力场覆盖,阻止那残留的归墟气息进一步侵蚀,但紧闭的左眼和灰暗的肤色,无不昭示着他灵魂的极度虚弱。医疗团队给出的诊断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令人绝望:“存在性本源受损,灵魂结构濒临瓦解性崩溃,常规手段已无法介入。”
这一次,没有“灯塔”指引的转机,只有冰冷的现实和“灯塔”留下的、关于更猛烈侵蚀的警告。
绝望,如同塔外那片被归墟奇点留下的绝对黑暗,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他们失去了最锋利的矛,最坚固的盾,只剩下自身这艘伤痕累累的方舟,以及方舟内一群精疲力尽、却又不甘就此沉沦的灵魂。
赵明站在主控台前,背影在闪烁的警报灯下显得有些佝偻,但他的声音却通过广播系统,清晰地传遍了塔内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
“同胞们,我们刚刚目睹了领袖为我们,为文明,付出了何等代价。他为我们争取到了时间,但这时间,不是用来哀悼和等待的。”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光幕上林弦昏迷的身影,扫过每一张或疲惫、或茫然、或坚定的脸。
“从现在起,忘记‘等待救世主’的幻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成为这片黑暗深海中,彼此唯一的灯塔!”
“我宣布,‘文明自砺’计划,即刻启动!”
没有激昂的呐喊,只有死寂般的沉默,以及沉默之下,开始重新凝聚的意志。
“自砺”计划的核心只有两个字:求变。
石岗放弃了单纯的结构修复,转而深入研究林弦留下的“法则编程”残篇,尤其是那些涉及物质稳定与规则强化的部分。他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而是带领团队,开始尝试将“法则编程”与塔体结构进行更深度的“融合”,试图让万法归一塔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可自主进化、具备一定攻击性的“活体规则造物”(LivgRulenstruct)。过程充满了风险与失败,数次实验差点引发局部规则崩溃,但他们没有停下。
苏小婉的信息团队则开始了一场更加疯狂的赌博。他们以林弦之前对抗“静默者”时,那凝聚集体算力的“分布式意识网络”为基础,开始构建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深层次的“文明意识共鸣网络”(civilizationalnsessResonaneork)。这个网络不再仅仅用于计算,而是试图将所有成员的知识、记忆、情感、对规则的领悟,甚至是对林弦苏醒的强烈信念,全部连接、共鸣起来,形成一个超越个体智慧的“集体超脑”(llectiveSuperd)。他们相信,即便林弦无法醒来,只要这个“超脑”能够成型,文明或许能依靠自身集体的力量,找到一条生路。
雷加尔等战斗人员,则开始进行残酷的“规则适应性”训练。他们主动进入那些尚未完全稳定的、残留着微弱规则乱流的区域,在生死边缘磨砺自身对规则变化的感知与应对能力,试图将自己从单纯的“战士”,转变为能够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混乱规则的“规则游击兵”(RuleGuerril)。伤亡开始出现,但幸存者的眼神,却变得越来越锐利,如同淬火的刀锋。
云珩依旧守在林弦身边,但她不再仅仅是输送能量。她开始尝试与林弦那极度微弱的、深藏在崩溃边缘的意识进行一种更加本质的“共鸣连接”。她不再试图“唤醒”他,而是如同潜入深海,去感受他那片破碎意识空间中,是否还存在着未被“否定”和“归墟”吞噬的、属于“林弦”的“秩序基点”(orderAnchor)。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她常常因精神透支而脸色苍白,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捕捉到了某种极其微弱的、独特的“频率”。
时间在疯狂的自砺中流逝。方舟内部,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技术被突破,新的理念被实践,虽然伴随着牺牲与痛苦,但整个文明如同一块被反复锻打的铁胚,在绝望的火焰中,艰难地剔除杂质,凝聚着新的韧性。
然而,就在这种内部求变的紧张氛围中,外部虚空的“深渊”,并未给他们太多时间。
在“静默者”被吞噬湮灭后的第十七个标准日,负责监控“胞室”规则底层的苏小婉团队,捕捉到了一种新的、更加隐晦且令人不安的波动。
这种波动并非“静默者”那种直接的、否定一切的冰冷,而是一种……“脉动”(pulsation)。仿佛有什么庞大无比的东西,在“胞室”的规则底层深处,正在缓慢地“呼吸”、“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