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山洞内,林弦清点着此次“行动”的收获。八块下品灵石,一些基础符材和药材,以及最重要的——关于传统炼气期修士战斗模式的宝贵一手数据。
“威胁暂时清除,资源得到补充。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核心研究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修仙界最为根深蒂固的概念——灵根。
原主是“驳杂不堪”的五灵根,被认为是修行路上的绝症。但通过“量子隧穿效应”成功引气入体,以及后续对灵气波粒二象性的观测,林弦对“灵根”有了全新的猜想。
“灵根,并非某种玄学的‘资质’,更像是一种天生的‘能量共振滤波器’或‘特定频段接收器’。”他在本子上写下假设。
“单灵根,意味着只对某一狭窄频段的灵子有高共振效率。多灵根,则意味着共振频带较宽,但每个频段的接收效率都较低,且不同频段灵率可能相互干扰,导致事半功倍。”
“那么,如果我能人造一个‘万能共振器’,或者一个‘高效能多路复用接收器’,是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多灵根资质低下的问题?”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堪称逆天。但林弦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项目立项:【林弦通用型灵根模组】研发。
实验场地依旧是这个简陋的山洞。林弦以自身丹田为实验室,以自身经脉和精神力为实验工具,开始了极其危险的探索。
他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复杂的傅里叶变换灵力回路,试图将涌入的混合灵气在丹田入口处就直接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分量,再分别引导至不同的“虚拟灵根”进行处理。
第一次尝试,灵力回路过于复杂,在构建到三分之一时发生能量紊流,导致小范围经脉灼伤。林弦面不改色,吞下一小片熏肉补充能量,记录下失败数据,开始调整模型。
第二次,他简化了回路,但“虚拟灵根”的滤波效果不佳,不同属性灵力依旧相互干扰,效率提升有限。
第三次,第四次……
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痛苦和风险。但林弦的精神如同最坚韧的合金,没有丝毫动摇。他享受着这个过程,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距离真理更近一步。
在经历了十七次失败后,他转换了思路。
“或许不应该是分解,而是……筛选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