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石破天惊
摄政王杨延昭欲亲赴北疆巡边、以强硬姿态应对辽国挑衅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汴梁朝野。一时间,朝堂之上,暗流汹涌的反对声浪为之一滞,无论是心怀异志的官员,还是躁动不安的武人,皆被这位摄政王这石破天惊的决断所震慑。
值此新旧权力交替、新政推行受阻、外敌压境的内外交困之际,他不坐镇中枢稳定局面,反而要亲临险地?这份胆魄,这份担当,让所有质疑与反对,都显得如此苍白和卑劣。
然而,杨延昭深知,仅凭一时之勇,不足以定鼎乾坤。在离京之前,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安排,确保后院不会在他离开时起火,更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权力,推进新政。
摄政王府书房内,烛火通明。杨延昭正与即将在他离京期间留守汴梁、总揽政务的几位核心重臣进行最后的部署。
“寇相、李相,”杨延昭看向寇准与李迪,语气郑重,“本王离京期间,朝中日常政务,便托付给二位了。凡各部司常规事务,皆由二位与政事堂诸公商议决断,按制度施行。”
他将日常行政权,明确交给了以寇、李为首的文官系统,这是极大的信任,也是一种安抚。
“然,”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若有涉及军国大事、官员任免、新政推行之关键环节,尤其是江南、京畿等地异动,需即刻以六百里加急,报于本王知晓,不得延误!若有紧急情况,二位可会同杨延光将军,相机决断!”
他保留了最高决策权和军情知情权,并将杨延光作为武力的保障,嵌入留守的权力结构之中。
“延光,”杨延昭看向自己的兄弟,如今已是枢密副使,掌部分禁军调度,“汴梁安危,系于你身。皇城司由你暂代节制,城内九门及宫禁守卫,务必掌握在绝对可靠之人手中!若有宵小趁机作乱,无论涉及何人,先斩后奏!”
“末将领命!”杨延光单膝跪地,声音铿锵。他深知肩头责任重大。
“王贵,”杨延昭最后看向这位黑暗中的利刃,“你随本王北上。‘皇城司’在汴梁的人马,全力配合杨将军。那些跳梁小丑的一举一动,都要给本王盯死了!证据,要确凿!待本王回京,便是秋后算账之时!”
“属下明白!”王贵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冷厉的光芒。
分派已定,杨延昭不再犹豫。三日后,一支规模不大却极其精干的队伍,自汴梁北门而出。没有庞大的仪仗,只有数百精锐亲卫簇拥着摄政王的车驾,以及随行的王贵及部分参谋僚属。杨延昭一身玄色戎装,外罩大氅,端坐于骏马之上,并未乘坐车驾,意态豪雄,引得沿途百姓纷纷跪伏,高呼“千岁”。
车驾并未耽搁,一路北上,经河北诸州,直趋边境重镇——雄州(今河北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