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海陆暗战(2 / 2)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双冰冷的眼睛,早已盯上了他们。杨延昭派往江南的“探事马”精锐,在康保裔南方旧部的协助下,已经潜入了杭州。他们扮作商人、伙计、甚至是乞丐,无声无息地渗透进这座繁华都市的各个角落,开始搜集这些海商巨贾通敌的证据。

暗杀与反暗杀,在烟花柳巷、酒楼茶肆间悄然上演。数名被认为“可能泄密”的海商手下或关联人员,接连“意外”身亡,但与此同时,也有两名“探事马”的好手在试图接触一名关键账房时暴露身份,血溅小巷。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争,赌上的不仅是财富和权势,更是身家性命。

定州:无声的较量

定州城内,点校兵员的工作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进行着。张耆派出的官员一丝不苟地核对着名册与实到人数,查验军械甲胄,而宣抚使司的官员则陪同在侧,确保过程“合规”,同时也防备着任何过界的探查。

张耆本人,则显得比以往更加沉默和忙碌。他似乎在重新评估局势。海上危机的爆发和朝廷彻查通敌案的决心,让他意识到,单纯的争权夺利在此时可能引火烧身。他减少了与孙敬等人的私下接触,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协助”杨延昭稳定北疆防务上,甚至主动提出了一些加强边境哨探、整修关隘的建议。

这一转变,并未让杨延昭放松警惕。他深知,张耆背后的势力绝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暂时的收敛,或许只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这一日,杨延昭接到了杨延光从沧州发回的密报。除了汇报近期海岸防御和猎杀辽军哨船的战果外,还提及了一个可疑现象:近期沧州沿海,发现有不明身份的船只,在夜间与辽军舰队进行过短暂接触,但距离太远,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怀疑可能是……内地的走私船,甚至可能与江南那些海商有关!

“果然……他们还在活动!”杨延昭眼中寒光一闪。江南的暗战显然未能完全切断这条毒线。这些人的胆子,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他立刻回信,令杨延光设法捕获一艘这样的接洽船只,务必拿到真凭实据!同时,他将这一情况再次以密奏形式急报汴梁,并附上杨延光的判断,强调通敌之事仍在继续,请求朝廷加大清查力度。

沧州外海,月黑风高。

一艘没有悬挂任何旗帜的三桅海船,如同幽灵般悄然滑破漆黑的海面,向着远方隐约可见的辽军舰队灯火靠近。船头,几名商人打扮却目露精光的汉子,正紧张地眺望着。

“快到了,把信号火把准备好。”为首一人低声道。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数艘看似破烂的渔船,突然从侧翼的黑暗中出现,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包抄过来!船头上,赫然站立着身穿宋军皮甲、手持强弓劲弩的士卒!

“不好!是官兵!”海船上的人顿时大乱。

“放箭!靠帮!跳过去!”带队的一名宋军都头厉声喝道!

刹那间,箭矢破空,喊杀声起!那艘海船试图转向逃离,但为时已晚,两艘渔船已经死死贴了上来,带着铁钩的绳索抛上船舷,如狼似虎的宋军士卒挥舞着刀斧,跃上了敌船!

战斗短暂而激烈。这些伪装成商人的护卫虽然凶悍,但哪里是北疆百战老兵的对手,很快便被砍翻大半,余者跪地求饶。

“搜!仔细的搜!所有文书、货物,全部带走!”都头抹了一把溅到脸上的血水,厉声下令。

在船舱底部的暗格中,他们找到了几封密封的信件,以及……一批赫然打着登州军械库烙印的制式弩箭!

证据,终于抓住了!

消息传回定州,杨延昭看着那几封尚未破译的密信和那批弩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带着杀意的笑容。

海陆暗战,第一回合,他扳回一城。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掌握了证据,不等于能扳倒背后的大鱼。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而海上的辽军舰队,依旧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