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绝杀之局!佯动诱敌,正面伏击,外围迟滞,背后掏心!将耶律斜轸的心理、用兵习惯、乃至其大营的弱点,都算计了进去!
众将听得心潮澎湃,又不禁为这计划的狠辣与精妙感到心惊。唯有大哥杨延平,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六弟,此计虽妙,但分兵多处,风险亦是不小。尤其是袭击敌营一路,孤军深入,若耶律斜轸留有重兵,或回师过快,则危矣。”
“大哥所虑极是。”杨延昭颔首,“所以,时机把握至关重要。袭击敌营,必须在耶律斜轸主力完全进入落雁滩伏击圈,并与我伏兵激战正酣时发动!而且,动作要快,一击即走,绝不恋战!此事,非焦赞与七弟不能胜任!”
他看向焦赞和杨延嗣,眼神凝重:“你二人,能否做到?”
焦赞抱拳,声如闷雷:“宣抚放心,跳荡营的儿郎,便是刀山火海也闯得!”
杨延嗣更是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六哥!我若误了事,提头来见!”
“我要你的头何用?我要的是耶律斜轸的人头,和我军儿郎的性命!”杨延昭沉声道,“记住,袭营成功与否,以狼山火起为号!火起,则伏兵全力出击;若半个时辰内火不起,则伏兵按兵不动,袭营人马立刻撤回,不可有误!”
“是!”众人齐声应诺。
计议已定,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开动。杨延平坐镇中军,协调各方;杨延光、杨延辉负责落雁滩正面伏兵的调度与隐蔽;杨延德则带领工兵,趁着夜色,在预定区域秘密布设各种障碍;焦赞与杨延嗣摩拳擦掌,整顿兵马,准备执行那雷霆一击。
而杨延昭自己,则坐镇宣抚使司,通过“听风”不断传来的最新情报,如同掌控棋局的棋手,密切关注着耶律斜轸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微调部署。
与此同时,他并未忘记朝堂的威胁。他让张皓以宣抚使司的名义,连续向朝廷发出捷报(主要是小规模接触战的胜利)和请求增援、补充军械的文书,既展示了自己的“忙碌”与“尽职”,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储备资源,更是一种无形的姿态——我杨延昭在北疆浴血奋战,朝中的诸位,最好安分些!
风,起于青萍之末。北疆的天空,战云密布,杀气盈野。一场决定河北西路命运,也决定杨延昭个人前途的决战,已然拉开了序幕。所有的谋划,所有的准备,都将在这落雁滩前,接受最残酷的检验。
是杨延昭携先知之能,续写不败神话?还是耶律斜轸老谋深算,识破陷阱,反戈一击?
答案,即将在血与火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