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七郎八虎(1 / 2)

黑松口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天波杨府的信使便带着佘太君的家书,日夜兼程赶到了北疆行营。杨延昭屏退左右,拆开那封带着母亲笔迹和淡淡馨香的信笺,目光扫过,原本因胜利而稍显坚毅的面容,瞬间又蒙上了一层深沉的悲恸与复杂。

信中提到,父亲的灵柩已由朝廷派专人护送,不日将抵达汴京。而更让他心潮起伏的,是母亲在信末的嘱托:

“……汝父既殁,国事家事,皆系汝身。汝诸位兄长,闻听噩耗,悲愤难抑,皆欲奔赴北疆,手刃辽贼,为父报仇,亦为汝臂助。然恐汝军中已有部署,故来信问询。昭儿,你意下如何?”

大哥延平、二哥延定、三哥延光、四哥延辉、五哥延德、七弟延嗣……还有那位自幼出家的兄长延顺(演义设定)……

杨延昭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一张张或沉稳、或勇悍、或刚毅、或跳脱的面孔。这些都是他血脉相连的兄弟,是历史上与父亲一同浴血金沙滩、最终几乎尽数陨落的杨家英烈!

一股热流猛地冲上眼眶,被他强行压下。

他熟知那段悲壮的历史。在原本的轨迹中,父亲殉国后,杨家儿郎前赴后继,最终大多马革裹尸,成就了“七子去六子回”的千古悲歌。尤其是七郎杨延嗣,勇冠三军,却因求援被潘美乱箭射杀……

不!绝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他深吸一口气,铺开信纸,研墨挥毫。他没有拒绝兄长们前来,相反,他需要他们!这不仅是为了增强军力,更是为了改变他们既定的命运!他要将兄弟们牢牢聚拢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的羽翼和谋划下,共同抗敌,而不是让他们分散各处,最终被各个击破!

在回信中,他首先沉痛哀悼了父亲,随后笔锋一转,以沉稳而坚定的语气,同意了兄长们前来北疆的请求。但他强调,北疆军务现已由他总揽,诸位兄长到来后,需遵从军令,不可因私废公,擅自行动。他请母亲转告兄长们,报仇雪恨,非凭一时血气之勇,需上下同欲,谋定后动。

数日后,第一批抵达的,是大哥杨延平、三哥杨延光和七弟杨延嗣。

杨延平年长稳重,面色悲戚却目光坚毅,见到重伤未愈、脸色苍白的六弟,虎目含泪,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六弟,苦了你了!家中母亲由我妻照料,你尽可放心。为兄虽不才,愿助你执掌中军,稳定大局!”

杨延光则依旧是那副沉默刚毅的模样,只是眼神中多了几分血丝和刻骨的仇恨,他对着杨延昭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七郎杨延嗣,则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火,一进大帐便噗通跪地,抱住杨延昭的腿,放声痛哭:“六哥!爹……爹他……我要杀了耶律斜轸那狗贼!我要杀光辽狗为爹报仇!六哥,你给我一支人马,我现在就去踹了辽狗的大营!”

看着七弟那与自己年轻时何其相似的冲动与悲愤,杨延昭心中酸楚,却不得不板起脸,沉声道:“七弟!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报仇之心,人皆有之,但似你这般莽撞,非但报不了仇,反而会枉送性命,辜负父亲在天之灵!”

他扶起杨延嗣,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道:“要想报仇,就得听我的!从现在起,收起你的性子,好好跟在大哥身边,学习军务,约束部下!若有违抗,军法不容情!”

杨延嗣对这位如今威望极高的六哥又敬又畏,见他神色严厉,不敢再闹,只是红着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随后,二哥延定、四哥延辉、五哥延德也陆续抵达。除了出家的延顺,杨业麾下威名赫赫的“七郎八虎”,竟在父亲殉国后,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汇聚于北疆军前!(注:此处采用民间演义中七子设定,与正史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