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内,煤油灯将人影拉长,投在布满弹孔的地图上。何志远站在沙盘前,目光扫过满屋军官:参谋长周卫国正用铅笔快速计算着数据,胡涟旅长的左臂用绷带吊在胸前,张灵甫团长神色冷峻,新任德械装甲连长雷炎则凝视着沙盘上标注的日军最新动向。角落里,两名身上绑着渗血绷带的游击队员正低声汇报刚获得的情报。新任的炮兵指挥官陈厚甫、工兵营长赵大锤、侦察科长徐明、通讯科长刘青等十余位各级军官肃立两侧,将掩体挤得满满当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汗水和一丝紧张的气息。
“军座,”周卫国声音沙哑,打破了黎明前的沉寂,他将一份刚破译的电文纸铺在桌上,“根据‘礁石’同志凌晨冒死送来的绝密情报,以及我们刚截获的日军零星电文判断,日军代号‘影’的特种部队,其残部约八人,在昨夜渗透行动受挫后并未远遁,而是化整为零,借助地形和晨雾掩护,目前疑似潜伏在我指挥部外围五公里范围内的三处可疑地点:一是废弃的砖窑厂,二是北坡的乱坟岗,三是东南方向那片茂密的杉木林。”他顿了顿,用铅笔重重地点着沙盘上对应的位置,补充道,“更棘手的是,电文提及一个新的联络代号‘灰狼’,并提到‘黎明前的拜访’这样的字眼。综合判断,这支小队的最终目标,极可能仍是针对我军高级指挥中枢的斩首行动,而且攻击可能就在今日白天发动,利用我军通常认为夜间才是渗透最佳时机的思维盲区。”
胡涟旅长一拳砸在弹药箱上,震得地图上的小旗簌簌抖动:“妈的!阴魂不散!正面打不过,就想玩擒贼先擒王?军座,我建议立即调动警卫营,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拉网式清剿,趁天亮前把他们揪出来!”
张灵甫却冷哼一声,指着沙盘上指挥部所在山谷的几条进出通道:“现在大规模搜剿,动静太大,容易打草惊蛇。若敌军分散潜伏,我军聚兵清剿一处,反而可能给其他方向的敌人可乘之机。我认为,当外松内紧,指挥部正常运转,但暗地里张网以待。在必经之路和指挥部外围关键节点设下真假结合的陷阱和伏兵,诱其深入,再一举歼灭。”
新任德械装甲连长雷炎皱眉接口,提出了技术性的难点:“张团长所言有理。但我的装甲连车辆在白天难以隐蔽机动,容易暴露我军的戒备意图。能否将部分G34机枪拆卸下来,加强到关键伏击点,构成隐蔽的交叉火力?”
侦察科长徐明立即补充汇报最新的地面侦察结果:“我的侦察兵在砖窑厂附近发现了与昨日交战敌军相同的胶底鞋印,方向指向我指挥部。在乱坟岗则发现有新的电台天线架设痕迹,但很快又被伪装掩盖。杉木林情况最复杂,林木茂密,难以详查。”
工兵营长赵大锤闷声道:“我可以在指挥部外围通道上秘密布设绊发雷和跳雷,再结合假地雷场进行威慑,让鬼子步步惊心。”
通讯科长刘青推了推眼镜,忧心忡忡地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的电台信号是敌人重点侦测目标。是否可以考虑实施无线电静默,或者启用备用频率和简易密码?但这会影响到与前沿阵地的通讯效率。”
角落里一直沉默的游击队员老杨fally开口,提供了宝贵的情报:“‘礁石’同志最后一次传讯提到,日军‘影’部队擅长化装和口技模仿,需警惕他们化装成我军的通讯兵或溃兵接近。”
何志远一直没有说话,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沙盘上敌我态势,但意识却快速扫过脑海中的系统界面。【积分余额:1,200,000点】在光幕上闪烁。同时,因部队面临特种渗透的直接威胁,系统界面边缘,一个名为【区域声波探测】的选项正微微发光——效果是可消耗积分,在特定区域内布设不可见的声波阵列,对大规模移动和金属物品(如枪支)进行探测预警。
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都说完了吧?”何志远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鬼子的斩首行动,是危机,也是我们反戈一击的机会!他们想近距离猎杀,我们就给他们准备一个铁桶阵!”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指挥部所在山谷的几个关键入口:“徐科长!”
“到!”徐明立正。
“你的侦察科,挑选最精干的侦察兵,穿上鬼子的军装,冒充溃散的小股日军,反向渗透到砖窑厂和乱坟岗附近进行武装侦察,确认敌情,但严禁主动交火,以摸清敌人具体数量和分布为首要目标!”
“明白!以假乱真,摸清底细!”
“赵营长!”
“到!”工兵营长赵大锤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