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时三十分,“利刃”大队主力在预定撤离点与接应部队汇合。
除了几名队员轻伤外,主力安然返回。他们带回了重要的情报:缴获的日军部分文件显示,日军确实计划在黑风口及其上下游多个点同时实施强渡,主攻时间就定在两天后的拂晓!此外,他们还确认了关东军第23师团主力已抵达前线,并携带有大量的汽艇和突击舟。
“干得漂亮!”何志远在指挥部亲自接见了风尘仆仆的雷克明,“你们这一拳,打在了鬼子的腰眼上!至少能迟滞他们两到三天的进攻准备!”
他立即召集核心将领,根据缴获的情报,调整防御部署。“日军强渡计划已明,我们的应对策略也要改变!命令各部:第一,立即加强黑风口及其上下游潜在渡河点的防御,增派反坦克武器和重机枪,大量布设水雷和岸防障碍物;第二,炮兵部队重新标定射击诸元,重点覆盖日军可能的舟艇集结水域和滩头阵地;第三,突击集群做好反冲击准备,一旦日军渡河部队上岸,立即予以歼灭性打击;第四,空军大队,拂晓前务必升空,猎杀日军可能出现的侦察机和轰炸机,并随时准备攻击渡河部队!”
清晨,阳光驱散了晨雾,也照亮了对岸日军阵地上的混乱和忙碌。
黑风口方向的黑烟依旧滚滚,日军的抢救和重整工作显然遇到了巨大困难。八十八军这边,则抓紧这宝贵的时机,加固工事,调整部署,补充弹药。新到的paK4075毫米反坦克炮被隐蔽地部署到关键位置,炮手们紧张地熟悉着新装备的性能。
何志远巡视了河防工事,看到士兵们正在将最后一批反坦克锥和铁丝网推下河岸,工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冒着日军冷炮的危险,紧张地布设着锚雷。气氛虽然紧张,但官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准备就绪的锐气。
下午,何志远接到了两份重要的电报。
一份来自南京,军政部转来了英美等国驻华武官对八十八军近期战果的“高度关注”和“谨慎赞赏”,并暗示“若战局持续有利,不排除考虑扩大对华援助的可能”。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另一份则来自一个秘密渠道(系统提供的情报网),内容简短却惊人:“日军大本营对华北进展极度不满,已派侍从武官长携天皇敕令赶赴前线督战,要求板垣、铃木限期攻克北平,否则严惩不贷。”
压力与机遇并存。何志远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意志和时间的赛跑。他必须顶住日军疯狂的进攻,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军队的能力,才能赢得更广泛的支持。
夜幕再次降临。
何志远独自在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战线,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系统的积分因为“利刃”大队的成功行动和战略迟滞效果,又有了小幅增长。他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关键性兑换,为即将到来的渡河防御战增添一份保险。
【兑换:德制S雷(跳雷)x5,000枚(用于滩头防御,大面积杀伤步兵)、红外照明弹(实验性)x1,000发(供迫击炮使用,夜间照亮战场)、单兵反坦克磁性炸弹x500枚(供敢死队使用)】
【消耗积分:1,500,000点】
【剩余积分:1,000,000点】(留作应急)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观测口,望着对岸日军阵地更加频繁的调动和隐约传来的舟艇发动机声。他知道,决定华北战局走向的终极考验,即将在永定河这冰冷的河水中上演。而他和他一手打造的这支铁血之师,已经做好了浴血奋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