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丰厚的奖励,何志远心中稍安。他立刻将24门105榴弹炮分配给重炮旅,增强了军属炮兵的远程打击能力。同时,他花费20万积分,兑换了大量急救包、磺胺粉和血浆,指定送往两军的野战医院。又花费15万积分,兑换了一批汽油和坦克零部件,保障装甲部队的机动性。
处理完军务,已是午后。何志远决定去城内巡视一番,特别是看看医院和主要防御工事的情况。他仅带着副官长陈明和几名卫士,骑马走在尚未完全恢复秩序的街道上。沿途可见士兵们正在紧张地修筑街垒,搬运物资,百姓们虽面带惶恐,但看到中国军队的身影,眼神中多少有了一些安定。
在靠近东直门的一处临时伤兵收容点(原一所中学),何志远看到了正在忙碌的苏青瑶。她正和几名护士给伤员换药,动作轻柔,语气温和地安慰着痛苦的士兵。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光晕。
何志远没有打扰,静静站在门口看了片刻。直到苏青瑶偶然抬头,才发现了他。
“军座!”她连忙起身,有些局促地擦了擦手。
“辛苦了,”何志远走进屋内,看了看伤员的伤势,“情况怎么样?”
“重伤员都做了紧急处理,但药品……特别是麻醉药和消炎药,还是很紧缺。”苏青瑶汇报着,眉宇间带着忧色,“而且,听说鬼子又要打过来了……”
“药会有的,我已经调拨了新的药品过来。”何志远肯定地说,目光坚定地看着她,“鬼子是要来,但我们这次准备得更充分。北平,绝不会再丢失第二次!”
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让苏青瑶和周围的医护人员都感到一阵安心。苏青瑶望着他坚毅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信任和依赖感。
“嗯!我们相信军座!”她用力点头。
与此同时,天津日军司令部。
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接替病重的田代皖一郎)正对着地图大发雷霆:“八嘎!田代这个蠢货,竟然丢掉了北平!这是帝国陆军前所未有的耻辱!”
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从北平侥幸脱身)垂首哈依:“司令官阁下息怒!支那军88师……不,88军,装备精良,战术狡猾,宋哲元部又临阵倒戈,才……”
“我不想听借口!”香月清司打断他,“第20师团和混成旅团进展如何?”
“先头部队已抵近通州,正在扫清外围抵抗。主力预计明日可展开对北平的进攻。”
“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一周内,必须夺回北平!航空兵要全力支援!我要让何志远和宋哲元的脑袋,挂在北平的城楼上!”香月清司眼中闪烁着凶光。
南京,美龄宫。
蒋介石看着何志远发来的“光复北平并击退敌反扑部署”的长电,心情复杂。一方面,光复北平是巨大的政治胜利;另一方面,日军重兵反扑,平津能否守住,他心中没底。
“敬之,”他对一旁的何应钦说,“志远这孩子,胆子太大了!刚拿下北平,就又要面对日军主力,我担心他独木难支啊。”
何应钦谨慎地回答:“委座,志远虽年轻,但用兵谨慎,且有德械精锐在手,宋明轩也愿听调遣,或可一战。当务之急,是给予其最大限度支持,尤其是舆论上和外交上。”
“嗯,”蒋介石点点头,“通电全国,嘉奖北平光复!同时,让外交部密切注意各国反应,尤其是德、意方面的态度。希望希特勒元首看在志远的面子上,能对日本有所约束……”这无疑是一种政治上的期望。
夜幕降临,北平城暂时恢复了宁静,但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压抑。
通州方向,已经传来了隐约的炮声。冯治安的三十七师,已经与日军先头部队交上了火。北平城内,灯火管制下,只有士兵巡逻的脚步声和工兵修筑工事的敲打声。
何志远站在新指挥部的楼顶,望着东南方向暗红色的天际,那里是通州战场。他知道,短暂的宁静即将结束,一场规模更大、更残酷的平津保卫战,即将拉开序幕。他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这一次,他要让日军在北平城下,撞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