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保定风云(2 / 2)

何志远整理了一下军容,在李振邦、周卫国等人的簇拥下,稳步走下列车。一位戴着眼镜、看似文雅的官员率先迎了上来,自我介绍是冀察政务委员会秘书长杨兆庚,代表宋哲元总司令前来迎接。

“何军长一路辛苦!年少有为,英气逼人,真是国之干城啊!”杨兆庚热情地握着何志远的手,说着场面话。

“杨秘书长过奖,志远奉命北上,日后还需杨秘书长和宋总司令多多提点。”何志远谦逊回应。

双方寒暄之际,何志远锐利的目光扫过站台,将二十九军士兵的装备、精神面貌,以及本地官员的神情尽收眼底。他发现,二十九军士兵的装备确实简陋,许多步枪还是老旧的“汉阳造”,甚至还有膛线都磨平的老套筒,但他们眼神中大多有一股不屈的悍勇之气。而本地官员则多少带着些观望和谨慎。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杨兆庚表示已在城内设下接风宴。何志远婉拒了:“多谢杨秘书长和宋总司令盛情!但军情紧急,志远不敢耽搁。我军初到,诸多杂务,需立即安顿。可否请秘书长先安排向导,引我部前往城外预设营地?宴请之事,待志远安顿好部队,再向宋总司令及各位同仁谢罪不迟。”

何志远的低调和务实,似乎让杨兆庚有些意外,也松了口气,连忙答应:“应该的,应该的!何军长治军严谨,以国事为重,令人敬佩!我这就安排。”

离开车站,前往城西预设营地的路上,何志远看到保定城墙上弹痕累累,街道上行色匆匆的百姓脸上大多带着忧色。战争的气息,已经笼罩了这座古城。

抵达营地后,何志远立即投入工作。勘察地形、部署警戒、安排宿营、与后续部队沟通……千头万绪。他特意去看了临时设立的军医所,苏青瑶和先期抵达的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忙碌,搭建帐篷,清点药品。看到何志远,苏青瑶只是远远地点头示意,便又低头忙去了。何志远也没有打扰,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傍晚,在简陋的军部帐篷里,何志远收到了宋哲元以冀察绥靖主任名义发来的正式公文,明确了88军的初步防区在保定至高碑店一线,主要负责平汉铁路保定以南区段的警戒,并作为二十九军右翼的策应兵团。同时,公文也委婉地提醒,尽量避免与当面之敌(指驻石家庄、邯郸方向的日军)发生大规模冲突。

看着地图上被划定的防区,何志远眉头微蹙。这个位置,看似重要,实则有些尴尬,并非最前线,但也绝非安全的大后方。这既体现了宋哲元对这支中央军“客军”的某种不放心,也是一种试探。

“报告!”侦察连长雷克明(系统抽奖所得)一身寒气地走进来,“军座,我派出的侦察小组回报,保定以北,日军活动明显增加,特别是铁路沿线。另外,发现有小股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在营地附近窥探。”

何志远目光一冷:“加强警戒,外松内紧。对那些窥探者,先不要打草惊蛇,摸清他们的底细。日军动向,继续严密监视!”

“是!”

雷克明离开后,何志远独自站在帐篷门口,望着北方阴沉沉的夜空。保定到了,但距离风暴的中心——平津,还有一段距离。他知道,他和他年轻的88军,已经踏入了华北这个巨大而危险的漩涡。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却又必须坚定不移。

“系统,”他在心中默念,“签到。”

【叮!签到成功!获得“华北地区精细地图(1:)x1套”。】

看着脑海中出现的、远超这个时代精度的地图,何志远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很好,这正是他需要的。

起风了,北方的风,带着沙尘和雪沫,吹动着军帐,呼呼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