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主动提起了机场事件,语气充满了“关切”和“同情”,完美地扮演着一个旁观邻国悲剧的“老友”角色。
伊万心里冷笑,嘴上却叹气道:“唉,别提了,亚历山大,丢人丢大了!几个跳梁小丑,差点让我把老命都搭进去。幸亏手下的小伙子们还算拼命,不然真是没脸见人了。这不,刚缓过劲来,就想着给你打个电话。咱们这帮老家伙里,就数你脑子最好使,见多识广,我琢磨着跟你聊聊,听听你的高见,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在我的地盘上搞出这种事?”
伊万顺势把问题抛了回去,语气显得懊恼又困惑,完全符合一个刚刚遭遇重大安全失误的指挥官形象。
电话那头,亚历山大沉默了一两秒,随即声音变得更加语重心长,甚至带上了一丝教训的口吻:“伊万啊伊万,我的老战友,不是我说你,你们就是太大意了!现在的世界和我们当年在阿富汗的时候不一样了!人心叵测啊!依我看,这摆明了就是你们内部的问题!肯定是有些人啊,见不得你们总统好,见不得国家稳定,想趁机搅混水,夺权呢!你可千万要小心,清理门户的时候到了!需要老兄弟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虽然咱们各为其主,但当年的战友情谊还在嘛!”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既表达了对伊万个人“处境”的“关心”,又再次强化了“亚美尼亚内乱”的论调,甚至还“慷慨”地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演技堪称一流。
伊万对着手机,脸上虚伪的笑容不变,嘴里连连称是:“是啊是啊,你说得对,亚历山大,还是你眼光毒辣!内部问题……唉,看来是要下狠手整顿了!你的心意我领了,等忙过这阵,一定请你喝最好的伏特加!”
两人又虚情假意地互相吹捧了几句,回忆了几句当年在苏联军队里的“峥嵘岁月”,互相恭维着对方的“勇猛”和“智慧”,仿佛真是亲密无间的老战友。最后,在一种看似热烈实则冰冷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通话。
电话挂断的瞬间,伊万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厌恶和确定的冰冷。他抬起头,看向一直沉默倾听的总统,语气斩钉截铁:
“总统先生,就是他干的。绝对没错。”
总统被伊万如此肯定的语气惊了一下:“你怎么能这么确定?他刚才的话虽然虚伪,但听起来并没有什么破绽,甚至还在帮我们‘分析’?”
“破绽就在于他太‘好’了,太‘热心’了!”伊万冷笑一声,眼中充满了对老对手的了解,“亚历山大这个人,我太了解了。他是个极其自负、傲慢到骨子里的家伙。平时,他最喜欢吹嘘的是他自己的功绩,炫耀他的手段,把别人都当成傻子。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他才会像刚才那样,一反常态地、不停地吹捧别人,表现得无比‘谦逊’和‘关心’——”
伊万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那就是当他极度紧张,或者正在精心编织一个巨大的谎言的时候!他通过吹捧对方来掩饰自己的心虚,来转移注意力,来让自己看起来更无害、更值得信任!刚才他一口一个‘我的老战友’、‘我亲爱的伊万’、‘你的勇猛’、‘我的兄弟’,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比他直接骂我还要让我恶心!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本性!这通电话,反而让我百分之百确信,机场的惨案,还有国际上的谣言,都是他亚历山大一手导演的好戏!他刚才的每一句恭维,都是在给我们敲丧钟!”
总统听完伊万的剖析,背后升起一股寒意。他不是不相信伊万的判断,这种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多年了解的直觉,往往比冷冰冰的证据更接近真相。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如果真是这样……”总统的声音低沉而冰冷,“那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恐怖袭击,而是一场由邻国情报机关精心策划的、旨在破坏我国稳定、离间我们与盟友关系的国家行为。”
“是的,总统先生。”伊万挺直了脊梁,独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对手是谁。”
办公室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但这一次,凝重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迷茫和被动,而是逐渐清晰的敌意和凝聚起来的斗志。真相的面纱被掀开了一角,虽然仍缺乏摆在台面上的证据,但对于亚美尼亚和金沙而言,未来的斗争方向,已经变得明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