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物资存储(2 / 2)

三人排成线,目光如炬扫视岩壁坡地。碎石在脚下滚动,汗水浸透后背。

终于,厂房后方一处背阴山坳吸引注意。

高大厂房投下的阴影与旁侧略高山体形成天然屏障,双重遮挡下,此地几乎无直射阳光,阴凉异常。

更难得,此处山脚地势略高,在此横向开凿,既能避雨季地表积水,又能最大限度利用山体阴凉保温。

方牧蹲身,抓起泥土捻了捻,又仔细敲击裸露岩壁,侧耳听回声。白池观察地形和落石风险。

大伯用锄头柄戳选定位置,感受土质松紧。三人交换眼神,都看到认同,此地,仿佛为山洞量身定制!

他们不再犹豫,扛起工具快步返回。

方牧将选址和理由说明,众人都相信方牧、白池和大伯的决定。

长久信任和共同生存渴望,让所有人明白这山洞意味什么——保住食物、对抗酷暑、维系养猪场未来的生命线。

“那还等啥?”郑凡抹把脸上汗,第一个抄起铁锹,眼中跃跃欲试,“趁天没黑透,能挖一点是一点!”

紧迫感催逼。

短暂休整结束,一场与时间、酷暑赛跑的山洞工程,即将在这偏僻山坳后山脚拉开序幕。

下午三点多的太阳依旧高悬,将地面烤得滚烫。

方牧眯眼望了望刺目的太阳,汗水顺着鬓角滑落。他快速判断:这样的高温下,丧尸活动会降到最低,基本都会躲进阴影里蛰伏。

“子轩,”他转向江子轩,语气果断,“你去隔离墙值守。注意观察,有异常立刻用对讲机报告。”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男性——郑凡、李浩然、白池、大伯、父亲,“其他人带上工具,我们去山脚开挖!”

众人围在选定的山坳处,面前是灰褐色的岩壁和覆盖其上的薄薄腐殖层。

这是他们首次尝试挖山洞,既没有图纸,也缺乏专业工具,只能靠着一股蛮劲和零星经验摸索。

方牧率先蹲下身,捡起一根枯枝,在晒得发烫的地面上划拉起来。

“我们都没挖山洞存东西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初步想法,”

他用树枝勾勒出长方形,“山洞如果想要有比较好的降温效果,起码要有个五六米深,否则无法隔绝门口的热浪。高度定在两米,宽度一米五,这样人能直着腰进出干活。大伯,您看这样行吗?”

大伯凑近,仔细看着地上简陋的示意图,布满老茧的手指点了点,沉声道:“嗯,尺寸差不多。关键是怎么个干法?”

问题抛出来,几个脑袋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狭窄的洞口,一次最多容纳两人同时作业,如何分工协作成了难题。

很快,方案形成:经验相对丰富的大伯负责打头阵,确定开挖的精确位置和方向。力气最大的郑凡紧随其后,用洋镐负责主要的掘进。

挖下来的土石,则由方牧和李浩然用铁锹铲起,装入旁边的手推车,及时运走倾倒,避免堆积阻碍洞口。

“挖到五六米深,顶上得撑起来,”方牧父亲语气凝重地补充,“咱们这儿的土石不比陕北的黄土窑洞,不加固,万一塌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众人也都点头认可,于是白池和方牧父亲则负责另一项关键任务——寻找并制作支撑用的木料。

这时候就体现了集思广益的好处,山洞的主体工程的分工完成后,众人便开始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