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三十七分,主控室的屏幕还亮着。陆轩没有动,视线从大屏缓缓移向桌面。那份刚打印出的战略简报静静躺着,封面字迹清晰:基于智能温控与低碳运营的可复制供应链解决方案。
他伸手拿起文件,指尖划过标题行。纸面微凉,边缘整齐。
“林娜。”他说,“把今天所有的数据整理成一份简报,十分钟后我要用。”
林娜应了一声,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起来。屏幕上快速滚动着图表和文字段落,她将碳排放测算、研发投入占比、远程监控系统架构等内容归入同一文档,重新排版。张涛站在一旁看着预览页,眉头慢慢皱起。
“陆哥,”他开口,“这个方向没错,但兄弟们可能一时转不过弯来。研发投入翻倍,短期利润肯定受影响。”
孙明也走过来,手里拿着财务模型初稿。他低头翻了一页,声音压低:“银行那边未必愿意追加授信。我们去年现金流虽然稳,可新项目周期长,回报不确定。现在押这么多资源进去,风险不小。”
陆轩没回应。他走到会议桌边,拉开最下层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文件夹。封皮已经泛黄,角边磨损。他打开,里面是一份手写计划书,字迹潦草却有力。
“三年前,我们第一次进地产项目的时候,你们也是这么说。”他把文件轻轻放在桌上,“说物流做惯了,搞地产是瞎折腾。结果呢?第一个项目回款比预期快四个月。”
张涛没说话,目光落在那页纸上。“那时候市场热,现在不一样。”他说,“政策风向是往这边吹,可真落地还得看执行。别的帮派都在等,谁先冲出去,谁就容易被盯上。”
“那就让他们继续等。”陆轩合上文件夹,“我们不是冲,是走。一步一步走过去。别人还在算账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建标准了。”
林娜停下打字的手,抬头看他:“你是打算开全体核心会?”
“不是打算。”陆轩站直身体,目光扫过三人,“是必须现在就开。五点五十分,主控室集合所有人。我要让他们明白,这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空气短暂凝住。
孙明翻开财务表最后一栏,低声问:“如果有人不同意呢?”
“不同意的人可以留下。”陆轩说,“只要他还想赚钱。但我不会停下。这一步不走,五年后我们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抄作业。到那时,别说话语权,连定价权都会丢。”
他走到投影仪前,按下电源键。机器启动的红灯亮起,风扇轻响。张涛走过去调试画面比例,输入连接密码。林娜把简报发到群组,设置为仅限参会人员查看。
“通知发出去了。”她说,“回复确认率百分之百。”
陆轩点头,转身走向窗边。天色仍暗,城市轮廓隐在灰蒙中。远处高架桥上的路灯连成一线,车流稀疏。他看了一会儿,又回到主控台前,调出近三年营收曲线图。
两条线并列显示:一条是传统运输业务的增长轨迹,平缓上升;另一条是技术类服务收入,起点低,但斜率陡增。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后者增速已经超过前者两倍以上。
“看到没有?”他指着屏幕,“我们早就在变了。只是以前是偷偷变,现在要明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