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陆轩补充,“所有对外发布的技术说明,必须附带可验证路径。比如白皮书里的架构图,要能对应到实际服务模块编号。让他们没法断章取义。”
孙明忽然问:“如果我们主动放出部分非核心数据呢?比如公开某个测试节点的运行状态,供第三方查看?”
“不行。”马亮反对,“会暴露部署习惯。”
“但能建立透明预期。”孙明坚持,“就像银行公布金库巡检频率,不告诉位置,只证明存在。”
陆轩沉默几秒。“试点。”他说,“选一个边缘节点,每月发布一次摘要性运行报告。由赵宇组提供数据,林娜包装,对外称‘服务健康公示’。”
林娜记下:“名称要中性,避免显得我们在自证清白。”
“本来就不该是自证。”陆轩说,“是展示常态。”
马亮这时提出疑问:“如果对方下次不用社交媒体,改用内部信件、匿名举报或者监管投诉呢?”
室内短暂安静。
“那就把监测面扩出去。”陆轩说,“论坛、邮件组、行业协会通讯,都纳入扫描范围。你每周做一次境外动态分析,重点查有没有针对我们的定向投递行为。”
“成本会增加。”孙明提醒。
“记入风控专项。”陆轩说,“你现在就把品牌声誉损失换算成客户续约率波动模型,给我一个量化阈值。跌破多少,必须启动一级响应。”
孙明点头。
会议节奏逐渐加快。一项项任务被分配,责任边界划清。没有情绪宣泄,也没有庆功意味,所有人清楚,这场胜利只是侥幸——对手打的是组合拳,他们靠的是临场反应。
而侥幸不能复制。
陆轩最后环视一圈。“这次我们赢在反应快,但输在起步晚。下次不一定有这样的窗口。”
他坐回主位,打开电子签批系统,在规程文件末尾输入密码。屏幕上弹出“已生效”提示,时间戳锁定在17时12分。
“明天上午九点。”他说,“全员培训。赵宇负责技术响应流程演示,林娜讲媒体沟通原则,马亮分享情报识别要点。孙明准备一份成本效益对照表,让大家看清楚,为什么这笔钱必须花。”
众人起身准备离开。
林娜停下脚步:“要不要通知吴峰那边?他们也在推进房地产项目,万一被波及……”
“通知。”陆轩说,“所有合作方都要发一份简要防范指南。不是帮他们,是保护我们的链条。”
马亮最后检查了一遍归档日志。那条暗语帖的解码结果已被单独封存,标记为“模式留存”。他知道,同样的手法可能还会出现,只是换了个外壳。
赵宇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主控屏。上面正重新加载日常运营数据流,危机期间的红色警戒框已全部清除。
陆轩没有动。他的视线落在墙上的全球业务分布图上,目光停在东南亚区域。那里三个曾暂停接入的客户图标已恢复绿色,但连接强度比之前弱了两个等级。
他抬起手,按下内线通话键。
“把曼谷S座的专属服务经理叫来。”他说,“今晚我要看到他们过去九十天的完整交互记录。”
通话结束,他靠向椅背,手指轻敲扶手。一下,两下,三下。
办公室灯光通明,终端运转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