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一脚踹出黑道传奇 > 第942章 真相大白现阴谋

第942章 真相大白现阴谋(1 / 2)

反向信号第三次触发,服务器心跳包再次暴露。赵宇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手指快速敲击键盘,将截获的Ip段与前两次结果交叉比对。三组地理坐标在地图上连成一条斜线,终点指向东欧某数据中心的备用节点。他调出目录结构中的日志碎片,发现“project-7”的创建时间,恰好是樊星阁对外公布“未来工地”运行数据的两小时后。

“他们一直在盯着我们。”赵宇低声说,声音不大,却让指挥棚内的空气一沉。

马亮已经接入离线终端,深挖“清道夫”中介账户的资金脉络。七家境外空壳公司浮出水面,注册地遍布加勒比、东南亚和东欧,资金流转路径复杂,但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资金池。他调出前六次“project”行动的受害企业名单,逐一对比行业属性、发展阶段和市场突破点。六家企业,分别来自智能建造、新能源、高端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无一例外,都是在即将打破行业垄断、获得标准话语权的关键节点,遭遇系统性崩塌。

“不是偶然。”马亮抬起头,“是定点清除。”

张涛坐在另一侧,正逐条核对近期所有外包服务商的人员名单。林娜将c3区仓储区的门禁红外记录导入时间轴,标记出那名未登记技术人员的进出时间。张涛将这个时间点与设备签收、安装、激活的时间线叠加,发现所有异常设备的部署,都集中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且经手人均为“宏科技术”派驻的“周志远”。

“查到了。”张涛手指一顿,“‘宏科技术’在工商系统无注册信息,官网域名三个月前才注册,服务器托管在新加坡,但Ip归属地频繁跳转。周志远,手机号实名认证为江苏某县城居民,但银行流水显示,过去一年,他名下账户接收了七笔来自东京的跨境汇款,单笔金额五万到八万不等,总额超五十万。”

马亮立即调取资金链末端信息,追踪到一家名为“健二资产管理”的平台,注册法人代表为渡边健二,实际控制人关联日本山本一郎旗下产业。该平台近三年曾多次为东南亚基建项目提供“技术顾问服务”,而这些项目在交付前均遭遇系统瘫痪,承包方被迫退出市场。

“不是商业间谍。”张涛声音冷了下来,“是职业清道夫。”

林娜将所有线索导入中央图谱:境外服务器的攻击时间、资金流向、人员轨迹、设备安装节点、门禁异常记录、威胁邮件发送时刻。数据在三维模型中自动连接,形成一张庞大的网。网心是“project-7”,七条资金线从不同方向汇聚,五条技术攻击路径并行推进,三条人员渗透线路交错穿插。整个行动,从策划到执行,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

陆轩站在大屏前,目光扫过图谱的每一个节点。他没有说话,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空气在凝固。

“这不是冲我们来的。”陆轩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像铁锤砸在冰面上,“是冲所有想变的人来的。”

他抬起手,指向图谱中的“-1”到“-6”。六家企业,六个行业,六次看似孤立的崩塌,背后是同一张网,同一套流程,同一个目的——维持旧秩序,扼杀新可能。

“他们不要竞争。”陆轩的手指划过屏幕,“他们要清场。”

指挥棚内一片死寂。赵宇盯着芯片协议模型,突然意识到什么:“如果我们没发现后门……如果我们在标准输出时全面部署这些设备……”

“整个系统会被远程接管。”马亮接上,“施工设备失控,数据倒流,项目瘫痪,信用崩塌。我们不是输在竞争,是死在起跑线上。”

张涛调出樊星阁三大试点项目的地理分布图,与“”前六次目标的位置对比。c3区是技术研发中枢,G2区是资金结算核心,d7区是标准输出门户。这三个点,恰好是樊星阁从执行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的三大支点。

“他们知道我们在哪变强。”张涛声音发紧,“所以专挑这些地方下手。”

陆轩缓缓闭眼,再睁开时,目光如刀。他调出“清道夫”攻击模式的时间轴,发现每一次行动,都发生在目标企业获得重大突破后的四十八小时内。数据发布、峰会邀请、标准立项、融资落地——这些本该是庆祝的时刻,却成了死亡倒计时的起点。

“他们不是等我们犯错。”陆轩声音低沉,“他们是在等我们成功。”

林娜看着图谱中那七条资金线,突然发现一个规律:“七家出资方,分别来自不同国家,但都与五家国际建筑巨头存在股权关联或长期合作。其中三家,曾公开反对‘未来工地’模式,称其‘扰乱行业秩序’。”

马亮迅速调出这五家巨头的年报与战略动向。过去两年,它们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利润增长率低于行业平均。而樊星阁的崛起,直接冲击了它们对施工标准、设备采购、人力成本的控制权。

“利益受损。”马亮说,“但不敢正面竞争,就联手清场。”

陆轩站在大屏前,双手撑在控制台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没有愤怒,没有咆哮,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敌人不是某个组织,不是某个对手,而是一整套不愿改变的体系。他们用金钱、技术、黑帮、间谍,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专门绞杀那些试图破局的人。

“他们以为。”陆轩缓缓开口,“只要把我们打下去,秩序就能回到从前。”

他直起身,转身面向所有人。

“但他们忘了。”

“我们不是第一个想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