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迅速记录指令,低声确认:“是否允许对方派驻技术人员?”
“可以,但限区域、限时长、限权限。”陆轩眼神锐利,“让他们知道,这里是樊星阁的地盘,合作可以,越界不行。”
孙明重新核算资金模型,笔尖飞快划过纸面:“若采用吴峰担保+分红质押方案,可筹措短期资金八百万,覆盖未来四个月核心支出。但需确保项目每阶段都有可见进展,否则后续融资将难以为继。”
“那就让进展看得见。”陆轩走向战术板,拿起红笔,“启动‘百日攻坚计划’——每十日一次进度验证会,我亲自听取汇报。第一阶段目标:实现核心按钮三日内稳定响应,离线警报流转零故障。”
赵宇皱眉:“十日周期太紧,团队压力过大。”
“压力从来不是停下的理由。”陆轩声音沉稳,“真正的压力,是看着别人用土办法记录火警,而我们却拿不出能听懂他们语言的系统。我们不是在做产品,是在还债——对信任我们的那些人。”
林娜低头记录,指尖微微发颤。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资源调配,而是一场信念的重铸。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陆轩独自留在作战室,调出财务模型与技术合作草案并列显示。他盯着屏幕良久,按下通讯键:“通知吴峰,今晚七点,总部会面。另外,准备一份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明早发给智利方面。”
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林娜整理完会议纪要,轻轻放在陆轩桌上。文件第一页写着:“quickStart应急攻坚组成立令”。
她转身欲走,陆轩忽然开口:“把第一段成功识别的录音,再放一遍。”
她照做。
“灯亮”二字在寂静中响起,虽有杂音,却清晰可辨。
陆轩闭眼听了三秒,睁开时目光如铁:“我们已经听得懂第一个词。接下来,要让他们相信,我们会一直听下去。”
次日清晨,智利方面回函:同意共建联合实验室,开放自适应语音识别模块接口,首期派遣两名研究员赴南美实地协作。
同一时间,吴峰确认担保方案落地,私募资金预计七十二小时内到账。
作战室再度集结。陆轩将两份文件并列投影:“技术有路,资金有源。现在,只剩一件事——执行。”
张涛站起身:“我建议优先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将语音处理前置到本地服务器,降低对中心系统的依赖。”
“准。”陆轩点头,“同时,启动‘百日攻坚’首场验证。十天后,我要看到一个能在断电环境下,仅凭三个按钮完成火警上报的系统原型。”
孙明补充:“财务线同步跟进,每一笔支出标注用途与预期产出,确保透明可控。”
陆轩最后说道:“我们不是在拼谁投入多,而是在拼谁更懂这片土地的声音。谁能让系统真正学会用户,谁就能赢得未来。”
他拿起笔,在战术板上写下新的倒计时:
百日攻坚·首阶段验证:9天23小时59分
战术板下方,那行旧字迹仍未擦去:
真正的适配,不是让用户学会系统,而是让系统学会用户。
陆轩转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现在,各就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