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点头,目光落在白板上新写下的“成果反哺机制”六个字。笔迹刚劲,没有一丝犹豫。
胡军走进来,递上一份打印件:“外方刚刚提交了新的接口优化建议,基于我们上次的压力测试数据。”
陆轩接过文件,翻到第一页。建议内容详实,逻辑严密,明显吸收了中方的架构思路。他在页眉空白处写下两个字:“收下。”
然后说:“回复他们,建议采纳,下周安排联合评审会。顺便问一句——他们的主管,什么时候能露面?”
胡军点头退出。陆轩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海,樊星阁的标志在夜色中沉静矗立。他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一张旧照片——十五岁那年,班级约架前夜,他和李刚、张涛站在校门口,校服皱巴巴的,脸上还带着少年的稚气。
照片没有保存多久,他点了删除。
回到主控台,他调出下一阶段任务清单。赵宇站在一旁问:“如果他们继续用会议拖节奏,怎么办?”
陆轩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将“联合评审会”标记为高优先级,回复道:“那就让成果说话。”
林娜在宣传部办公室打开新一版投放方案。画面中央是三位本地用户的真实影像,背景是他们生活的街区。标题只有一行字:“我们用了它,然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
她按下预览键,光标停在发布倒计时上。
杨芳发来消息:“第二批限量卡已签收,艺术家说,这次想加一句新的话。”
林娜回问:“什么?”
对方回复:“别停下,我们还在听。”
她没再打字,只是将这句话复制,粘贴进方案备注栏。
作战室的门被推开,李刚大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现场报告:“技术组刚完成第二轮联调,外方工程师主动提出了两个优化点,全部基于我们的原始架构。”
陆轩接过报告,扫了一眼,点头:“告诉他们,明天的评审会,我们准备了三个新模块的演示。”
李刚咧嘴一笑:“他们要是还不来呢?”
陆轩合上文件,走向主屏,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轻一划。实时协作数据流再次浮现,技术协同指数已突破80%,市场反馈曲线稳步上扬。
他声音不高,却像铁铸一般:“不来,我们就继续往前走。”
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宇快步进来,手里拿着新打印的白皮书摘要。他将文件放在主控台上,说:“刚收到外方邮件,技术主管请求单独通话,时间定在明早九点。”
陆轩没有立刻回应。他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看了一会儿,才说:“接。”
然后他转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成果反哺机制”下方,写下新的一行字:“推进,不是为了等认可,是为了让道路越走越宽。”
笔尖落下最后一划,作战室的灯光微微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