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似乎一愣,随即传来低沉而熟悉的声音:“小陆?多年没见,怎么想起我了?”
陆轩没答,只说:“我在做一个系统,性能和操作总是打架。现有架构撑不住动态调度,我试了所有办法,都跨不过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遇到架构级瓶颈了。”声音严肃起来,“这种问题,不是靠堆资源能解决的。你得跳出原来的框架,重新定义协同逻辑。”
“可我现在没人手,没工具,时间只剩六十小时。”
“那就别自己硬扛。”对方顿了顿,“国内有仿真实验室,能做跨协议建模推演。你要是信得过,我可以帮你牵线。”
陆轩指尖微颤。
他知道,这是唯一的活路。
但他也清楚,一旦引入外部力量,就意味着暴露核心架构,风险不可控。樊星阁走到今天,靠的是兄弟齐心,靠的是自己闯出来的路。可现在,这条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他挂了电话,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回到主控室,团队仍在奋战。胡军带着技术组尝试第七种协议重写方案,张涛在操作界面上增加缓冲层,试图缓解冲突。可每一次测试,结果都一样——系统在关键时刻自锁。
“轩哥。”李刚走过来,声音低沉,“我们……还能怎么办?”
陆轩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每一张疲惫却仍不肯放弃的脸。他没有回答。
他打开日志系统,在最新一条记录的边缘,写下一行小字:“需跨协议协同建模——查国内仿真实验室资源。”
林娜端着咖啡进来,看见他桌角压着一张旧照片:研究生时期,他和一位白发教授站在实验室门口,背景是巨大的系统推演屏。她顿了顿,没说话,轻轻放下咖啡,悄然退出。
陆轩盯着那张照片,良久不动。
窗外,城市灯火如海,映在玻璃上,却照不进这间被时间与压力封锁的主控室。
他拿起终端,再次调出全球监控图。曼谷节点的信号依旧活跃,像一只潜伏的眼睛,静静注视着这里的每一次失败。
他输入指令,将三级预警持续锁定。
屏幕光映在他脸上,冷峻如铁。
他站起身,走向操作台。
“再试一次。”他说,“把所有测试数据,全部导出来。”
胡军抬头:“还试?同样的路径,已经失败八次了。”
“我不是要修它。”陆轩声音低沉,“我是要看它怎么死的。”
众人一静。
他接过键盘,开始调取全量日志。从第一次调试开始,到第八次崩溃,所有异常响应记录被逐一提取,按时间轴排列。他要把每一次失败,都变成通往活路的阶梯。
主控屏上,数据流如河奔涌。
陆轩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目光如刀,剖开层层代码。
就在这时,赵宇忽然出声:“轩哥,开曼账户的融资协议……触发了二级审查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