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低声说:“那……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定义‘适合’?”
陆轩点头:“不是妥协,是进化。我们不能只做技术的领跑者,还要做市场的理解者。”
会后,他独自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将销售报告、竞争对手产品参数、客户反馈记录一一摊开。窗外夜色深沉,基地灯火通明,远处生产线仍在运转,为即将到来的交付高峰做最后准备。
他盯着那份北美区的零成交清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三家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分销点,均位于中小制造企业密集区。这些企业规模不大,电力设施老旧,对高功耗设备极为敏感。而樊星阁系统虽在能效比上领先,但峰值功率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他翻开“极光”团队的备忘录,目光落在那句“细节,是伟大唯一的敌人”上。片刻后,他拿起通讯器,拨通张涛:“召集技术组核心,明早九点,重新评估系统在低配环境下的运行方案。陆轩沉思片刻,提出了一个设想:能否开发一个简化版系统,既保持核心性能,又能适应电力设施老旧的区域?”
张涛迟疑:“简化会不会削弱我们的技术形象?”
“形象不是靠堆参数立起来的。”陆轩说,“是靠解决问题立起来的。客户不需要我们证明多强,只需要我们证明有用。”
挂断通讯,他靠向椅背,闭目思索。市场之战,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价格、服务、适配性、信任感,每一环都可能成为突破口。对手已出招,招招见血。他不能只守着技术高地,等着别人仰望。
真正的强者,不是站在山顶不动,而是能在风暴中调整步伐,继续前行。
他睁开眼,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功能分级、成本重构、服务前置、场景适配。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行小字:从客户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我们的骄傲出发。
就在这时,林娜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加急情报。南美方向,卡洛斯的资金流动再次异常,疑似正在收购一家欧洲老牌工业服务商,意图打通欧洲本地化服务链条。
陆轩看完,将情报放在一旁。他知道,这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势力版图的重新洗牌。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客户信任,谁就能掌握主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基地外,运输车队正缓缓驶出,载着首批量产设备,奔赴各地。车灯划破夜色,像一条流动的河。
他转身,拿起通讯器,声音沉稳:“通知所有区域负责人,明日中午十二点,召开全球战略协调会。主题——如何让我们的系统,不只是最好的,还是最被需要的。”
通讯刚结束,张涛发来消息:已联系技术团队,开始研究简化版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他们发现竞争对手在散热模块中使用了一种低成本导热材料,虽寿命较短,但短期内效果显着,可能是其压价的关键。
陆轩盯着那条消息,脑海中闪过发布会那天的绿色曲线。技术可以被模仿,成本可以被压缩,但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单一优势的叠加,而是对全局的掌控力。
他深吸一口气,回了一条指令:“找材料专家,分析那种导热材料的耐久极限。我要知道,他们能在多久之后开始收维修费。”
屏幕暗下,办公室重归寂静。
陆轩坐回桌前,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标题:市场反攻,始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