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一脚踹出黑道传奇 > 第755章 扩大成果遇难题

第755章 扩大成果遇难题(1 / 2)

火光映在金属桶壁上,纸片燃尽的灰烬被夜风卷起,飘向工地深处。陆轩站在原地,指尖还残留着撕裂文件的触感,掌心微颤,却不是因为愤怒,而是警觉——对手不再单打独斗,开始动用规则之外的武器。

马亮快步走进指挥车,手中平板屏幕亮着几条热搜标题:“樊星阁技术垄断,涉嫌数据封锁”“国际项目排斥本地企业”“标准壁垒阻碍公平竞争”。评论区被大量相似口径的言论占据,时间集中,用词精准,不像是自发舆情。

“不是偶然。”陆轩接过平板,目光扫过转发链路,“有人在组织水军,还有专业团队在操盘舆论节奏。”

李刚紧随其后,脸色阴沉:“刚收到消息,原定下周签约的吉隆坡项目,业主方临时提出延期磋商。理由是‘社会反响复杂,需重新评估合作风险’。”

陆轩眼神一凝。上一轮交锋,他们用事实打破质疑,用培训成果赢得信任。可如今,对手不再纠缠技术细节,而是直接抹黑动机,动摇根基。

他转身走向会议桌,桌上还摊着《技术赋能白皮书》的副本。那上面每一行字,都是实打实的课程安排、考核标准、学员名单。可现在,这些证据在汹涌的谣言面前,竟显得迟缓而无力。

“他们要的不是辩论,是混淆。”陆轩声音低沉,“当真相还在穿鞋,谎言已经跑遍半个市场。我们必须追上去。”

张涛迅速调出舆情报告:“三大平台共出现二十七篇负面报道,其中九篇被推上本地热搜前十。传播源头集中在三个境外自媒体账号,Ip归属地为境外数据中心。内容高度模板化,引用所谓‘内部文件’,但无一提供原始证据。”

孙明翻看客户反馈记录,眉头越皱越紧:“不只是观望。曼谷那边两家配套供应商已正式撤回合作意向书。理由是担心被牵连,影响自身商誉。还有三地社区代表发来质询函,问我们是否真如网传那样‘技术封锁、排挤本地企业’。”

陆轩沉默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不是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有预谋的围剿。对手知道樊星阁靠什么立足——标准、透明、实干。于是他们便伪造“真相”,把最干净的招牌说成最肮脏的利益垄断。

“我们建电站,他们建谎言。”陆轩抬头,“现在,有人开始信谎言了。”

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赵宇低声开口:“要不要发声明?把培训记录、认证名单、合作流程全公布一遍?”

“没用。”张涛摇头,“现在发声明,等于承认我们在自证清白。他们要的就是这个姿态——让我们低头解释,让他们站在道德高地审判。”

李刚一拳砸在桌上:“那就打回去!找人扒他们的黑料,曝光他们那些空壳公司、虚假合同!谁怕谁?”

“不行。”孙明立刻反对,“我们走的是明路,不能被拖进泥潭。一旦对骂,形象就毁了。客户要的是可靠伙伴,不是街头混混。”

争论在蔓延。有人主张强硬反击,有人建议暂缓扩张,先稳住现有项目。意见纷杂,却都绕不开一个事实:信任正在流失,而时间不等人。

陆轩始终未语。他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三行字:

他们造谣——说我们垄断技术。

我们回应——说我们开放培训。

可普通人只记得第一句。

他抬头,目光如刀:“问题不在他们说什么,而在我们怎么让真相跑得比谎言快。”

全场安静。

“马亮,查清楚这三批文章的发布时间、推送机制、关联账号。我要知道背后是不是同一套运营系统。”

“张涛,整理过去三十天所有培训现场的影像资料,挑出最具说服力的片段——工人操作、导师指导、考核通过的瞬间。”

“赵宇,联系之前接受培训的学员,找几个愿意出面说话的。真实身份,真实经历,不加修饰。”

“孙明,准备一份数据清单:我们为本地培养了多少人,发放了多少证书,带动了多少家庭收入提升。数字要准,来源要可查。”

他站起身,声音渐沉:“他们用谣言攻击我们,我们就用事实包围他们。不是回应,是反攻。”

李刚眼神一亮:“你是说……主动发布?”

“不是发布,是轰炸。”陆轩点头,“明天上午十点,同步在所有平台推出‘真实之声’专题。视频、图文、数据报告,全部上线。不解释,不辩解,只展示——我们做了什么,他们又说了什么。”

张涛立刻反应过来:“用对比呈现?一边是他们说的‘技术垄断’,一边是我们的学员拿着证书上岗的画面?”

“对。”陆轩眼神锐利,“让事实自己说话。谁在造谣,谁在做事,让市场判断。”

孙明仍有些担忧:“可他们有专业团队,传播渠道成熟。我们单靠内容,能压得住吗?”

“能。”陆轩语气坚定,“因为他们靠的是机器,我们靠的是人。机器可以复制文字,但复制不了一个母亲看到儿子穿上工装时的眼泪,复制不了一个青年第一次独立完成焊接作业时的笑容。”

他走到墙边,打开投影,调出一张照片——那名通过认证的菲律宾青年,站在钢架下,胸前挂着证书,抬头望着未完工的电站。

“我们不是在做项目,是在改变命运。这一点,他们永远模仿不了。”

命令迅速下达。团队分头行动,指挥车内的灯光彻夜未熄。林娜负责内容整合,将视频剪辑成一分钟精华版,配以多语字幕;马亮锁定传播源头,发现多个账号共用同一编辑模板,且发布时间集中在凌晨四点至六点,明显有人工操控痕迹;张涛从上百小时录像中选出十二段最具感染力的片段,每一段都记录着从零到一的成长。

陆轩坐在办公桌前,逐字审阅即将发布的声明稿。最终,他删去所有辩解性语句,只留下一句话作为标题:

“我们不回应谣言,我们只展示事实。”

第二天上午,专题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