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总,张涛刚截获一条内部通讯——天能集团已与《财经前沿》《能源观察》《科技日报》三家媒体确认排版,发布时间定在明早七点整,标题初步拟定为《某新兴能源系统存重大安全漏洞,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陆轩接过文件,目光扫过标题,脸上毫无波澜。
“他们连‘某’字都用上了,说明不敢直接点名,底气不足。”他淡淡道,“让张涛继续盯着,一旦发布,立即记录传播路径、转载量、评论风向。我要知道,这场舆论战,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林娜点头欲退,陆轩却叫住她:“另外,通知东南大学陈教授的团队,原定的‘跨域协同模型’联合测试,提前十二小时。我不等他们发难,我要让他们发难时,发现我们早已走远。”
林娜应声离去。
陆轩坐回主控台前,调出系统底层日志。屏幕上,一串串加密协议正在自动校验,防火墙的防御层级已悄然升至最高。他指尖轻点,开启了一项隐藏模块——“静默守护者”,这是樊星阁自主研发的反监听系统,能在不触发对方警觉的情况下,反向追踪信息泄露源头。
他知道,对手的攻击,从来不只是舆论。
他们真正想夺的,是技术核心。
而他,早已布下暗线。
三小时后,张涛传来最新情报:“天能集团的通稿已进入媒体终审流程,预计凌晨五点完成签发。另外,他们试图联系工信部某位退休专家,希望其以‘独立评论员’身份发声,但对方尚未回应。”
陆轩冷笑:“想借权威之口,立伪正义之旗?可惜,真正的权威,从不为谎言站台。”
他起身,走向技术会议室。门推开时,李刚正带着团队围在投影前,屏幕上是系统在模拟极端天气下的能源调度曲线。
“我们刚刚优化了风力预测模块的神经网络权重,”李刚抬头,眼中带着疲惫却闪烁着兴奋,“在突发阵风导致发电骤降的情况下,系统能在0.8秒内完成负荷转移,比原方案快了0.3秒。”
“还不够。”陆轩走近,指着曲线上一处微小的波动,“这里,负载切换时有0.05秒的延迟,虽然不影响整体,但足以成为对手攻击的借口。我要它平滑如镜。”
技术团队没有反驳,反而齐齐点头。有人立即调出算法模型,开始重新训练;有人则联系东南大学实验室,请求调用更高性能的计算集群。
陆轩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群年轻人。他们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专注与斗志。他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一时的声势,而在于这种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坚持。
胡军走进来,低声汇报:“研发区已完成三级戒备升级,所有外部接口物理断开,内部网络启用独立加密通道。另外,我在服务器机房外加派了两组轮岗,每组四人,持械巡逻。”
陆轩点头:“很好。记住,我们的敌人,不只是天能集团,更是他们背后那套陈旧的规则。他们用标准打压我们,用舆论污蔑我们,用资本围堵我们——但我们用技术说话。”
他走出会议室,回到指挥室。大屏上,绿谷园的实时数据依旧稳定运行,能源利用率曲线稳步攀升。他知道,明天七点,当那些通稿铺天盖地而来时,世人只会看到标题的惊悚,而看不到这背后,一个团队如何在沉默中打磨利刃。
他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下最后一行字:“真正的反击,从不急于出手。它只在对手以为胜券在握时,悄然降临。”
窗外,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城市即将苏醒,而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陆轩站在大屏前,目光如炬。他没有看时间,也没有看新闻推送,而是伸手,轻轻按下了主控台上的一个隐藏按钮。
屏幕一闪,弹出一行小字:“静默守护者——追踪启动,目标:天能集团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