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培训教室的地板上,映出斑驳光影。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讨论时留下的纸张气息和淡淡的咖啡香。桌椅已经重新排列,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听课模式,而是围成数个小组,每个角落都摆放着笔记本电脑与白板笔,墙上贴满了写着关键词的便利贴。
陆轩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间焕然一新的教室。他的西装袖口微微卷起,露出腕表的金属光泽。他没有说话,只是嘴角微扬,似乎对眼前的布置感到满意。
“老大,昨晚大家都没睡吧?”张涛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笑着说道,“我刚来的时候,看见李刚还在白板上画流程图。”
“嗯。”陆轩点头,“他们已经开始主动思考了。”
这时,教室里陆续有人进来,有说有笑地坐到各自小组的位置上。原本沉闷的氛围被一种兴奋的情绪取代。讲师们也已就位,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显然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培训充满期待。
“各位!”陆轩走上讲台,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昨天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能动手、能思考、能创造价值的一群人。”
众人纷纷抬头,眼神中透出一股久违的斗志。
“今天的内容会更难,但也会更有意思。”陆轩继续说道,“我们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你们刚刚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一场真正的模拟演练。”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低语,有人摩拳擦掌,有人则略显紧张地翻开了笔记。
讲师走上前,接过话题:“这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用于我们海外业务的资金监管。你们将分成五组,在四小时内完成方案,并进行汇报。”
“奖品是什么?”后排突然有人问。
讲师笑了笑:“第一名的小组,将获得一次参与真实项目的资格。”
这一句话像点燃了火药桶,整个教室瞬间热闹起来。
演练开始后不久,李刚所在的小组便迅速进入状态。他不像以往那样莽撞冲动,反而显得格外专注。他一边听着组员的意见,一边快速在白板上勾勒出逻辑框架。
“这里必须加一道智能合约,确保资金流转透明。”他说着,手指在白板上划出一道清晰的线条。
“可如果对方不承认数据呢?”有人提出疑问。
“那就引入第三方仲裁机制。”李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可以找一个国际认可的机构作为节点,这样既能保证公正性,又不会影响效率。”
旁边的讲师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开口:“李刚,你这思路很成熟啊。”
李刚咧嘴一笑:“以前不懂,现在明白了。老大说得对,战场不在街头,而在谈判桌上。”
这句话让讲师怔了一下,随即投去赞许的目光。
另一边,张涛正带着自己的小组分析风险点。他们不仅考虑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深入探讨了法律合规性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障碍。
“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模式,而是找到最适合樊星阁的方式。”张涛语气坚定,“这套系统,必须能适应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