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寒指尖那转瞬即逝的微凉触感,如同投入心湖的一粒小石子,在苏晚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久久未能平息。那不是温柔,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跨越了某种界限的举动,连他自己都似乎未曾察觉,便已仓促收回。
裂痕依旧横亘在那里,清晰而深刻。那本奢华冰冷的素描本静静地躺在抽屉深处,提醒着苏晚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掌控与反抗,猜忌与隔阂,冰冷现实与微弱渴望。
然而,微光也确实在滋生。
它闪烁在陆瑾寒日益频繁的“在场”中。他依旧沉默,但不再仅仅是远远的审视。他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处理文件,而苏晚就在不远处的地毯上教团团认图卡;他会在晚餐时,看似无意地将一盘苏晚多动了几筷子的菜挪到她手边;他甚至在某个周末的清晨,抱走了早早醒来吵着要妈妈的团团,留下苏晚难得地睡了一个回笼觉,虽然苏晚醒来时,听到儿童房里传来的是团团被爸爸笨拙的“举高高”逗得咯咯大笑的声音,以及陆瑾寒那略显生硬的、试图模仿飞机引擎的“嗡嗡”声。
这微光,也闪烁在团团日益清晰的成长里。小家伙已经能扶着东西稳稳地走上一小段路,嘴里咿咿呀呀的“词汇量”大增,除了清晰的“妈妈”、“爸爸”,还会指着绘本上的小狗说“汪汪”,看到月亮说“亮亮”。他成了连接两个成年人之间最柔软却也最坚韧的纽带。他的一个笑容,能瞬间软化陆瑾寒眼底的冰寒;他的一次跌倒,能让苏晚忘记所有隔阂,与陆瑾寒同时冲上前。
这微光,更闪烁在苏晚自己的内心。她没有放弃设计的学习,尽管使用的是那本宣告着所有权的奢华素描本。每一次下笔,她都在告诉自己,这是她的武器,是她未来可能争取自由的基石。程昱的课程成了她精神的锚点,他的专业指导和偶尔流露的、纯粹的对于艺术的见解,让她在逼仄的环境中保持着一方清醒的天地。她开始尝试设计一些小小的饰品,用王姐找来的安全材料,给自己,甚至给团团做了一顶可爱的、画着小熊的遮阳帽。
裂痕与微光,冰冷与温暖,禁锢与渴望,就这样矛盾而又真实地并存于澜苑这座华丽的牢笼里。它们交织,碰撞,此消彼长,构成了一种极其脆弱却又异常坚韧的平衡。
这天,苏晚刚哄睡了午睡的团团,正准备去小书房练习一会儿素描,陈铭却敲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扁平的、包装严谨的文件夹。
“苏小姐,”陈铭将文件夹递给她,脸上带着一丝公事公办的微笑,“先生吩咐,将这个交给您。”
苏晚有些疑惑地接过。文件夹很轻,里面似乎只有几张纸。她打开,抽出里面的文件。
最上面是一份精美的宣传册,是关于本市一家新成立的、专注于扶持新锐设计师的创意园区——“云裳坊”的介绍。园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汇聚了不少独立设计工作室。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涌上心头。她迅速翻看请指南及表格》。
而在申请指南的最后一页,用红色的笔,圈出了一个工作室的编号和简单介绍,旁边是陆瑾寒那凌厉熟悉的字迹,只有简短的三个字:
“去看看。”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