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寒那笨拙却真实的“读绘本时间”,像一阵暖风,进一步吹化了澜苑内凝固的空气。苏晚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出现在她和团团身边的频率更高了,虽然依旧沉默居多,但那种纯粹的、冰冷的审视感在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观摩学习”的姿态。
他会看着苏晚如何给团团做辅食,如何陪他玩躲猫猫,如何在他摔倒时第一时间给予安抚。他看得极其专注,眉头时而微蹙,仿佛在记忆复杂的操作流程,但从不轻易插手。只有在团团试图把不该吃的东西塞进嘴里,或者爬向危险角落时,他才会迅捷而精准地出手干预,动作快得让苏晚都来不及反应。
团团似乎也完全适应了爸爸这种“沉默守护者”兼“安全监察员”的角色。他对陆瑾寒不再有最初的恐惧和躲闪,甚至会在他出现时,主动露出无齿的笑容,咿咿呀呀地挥舞小手,像是在打招呼。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的午后。
阳光暖暖地照进客厅,苏晚和陆瑾寒难得都在家。苏晚坐在地毯上,面前摊开着几张设计草图,她正专注地用铅笔修改着线条。团团则在不远处的游戏围栏里,专心致志地研究着一个需要将不同形状积木塞进对应孔洞的玩具,小眉头皱着,神情无比认真。
陆瑾寒坐在一旁的单人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财经杂志,但目光却时不时地掠过地毯上的苏晚和围栏里的儿子。客厅里一片静谧,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团团偶尔因为塞不进积木而发出的、不服气的“哼哼”声。
过了一会儿,团团大概是遇到了难题,手里的圆形积木怎么也塞不进方形的孔里。他努力尝试了几次,开始变得焦躁,小嘴一瘪,眼看就要发脾气哭出来。
他先是习惯性地抬头,看向离他最近的妈妈,带着委屈的哭腔“啊”了一声。
苏晚正沉浸在设计思路中,听到儿子的声音,下意识地抬起头,放下笔,脸上露出温柔安抚的笑容,正准备起身过去帮忙。
然而,就在她起身的瞬间,围栏里的团团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张开手臂等着妈妈抱抱安抚,而是扭过小身子,手脚并用地、飞快地爬向了沙发的方向!他的目标明确——正坐在沙发上、看似在阅读杂志的陆瑾寒!
小家伙爬到围栏边缘,小手努力地伸向沙发方向,仰着小脸,看着陆瑾寒,眼睛里还含着刚才急出来的泪花,嘴里发出的不再是委屈的哭腔,而是带着一种明确诉求的、清晰的音节:
“爸……爸……!”
虽然发音还有些模糊不清,但那确实是“爸爸”两个字!
一瞬间,客厅里的时间仿佛凝固了。
苏晚保持着半起身的姿势,僵在原地,难以置信地看着儿子。
陆瑾寒拿着杂志的手明显顿住了,指节微微收紧。他缓缓地、几乎是有些僵硬地低下头,看向围栏边那个正努力朝他伸手、带着泪花叫他“爸爸”的小团子。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儿子叫“爸爸”。
不是在无意识的呓语中,不是在模仿发音的练习里,而是在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明确地、主动地、选择性地,呼唤了他。
团团的这个举动,无异于一次清晰的“站队”。在遇到难题时,他放弃了更熟悉、更温柔的妈妈,转而向那个平时沉默寡言、却总在他快要“闯祸”时及时出现的、更有“力量”和“效率”的爸爸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