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 第405章 医疗职场界 · 精密操控5

第405章 医疗职场界 · 精密操控5(1 / 2)

高健的信息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湖面,在林逸心中激起圈圈涟漪,但很快又归于平静。阳谋之所以为阳谋,就在于它摆在明处,让你明知是坑,也不得不跳。

“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常见误判与规避”……这个题目针对性太强,几乎是指着高健的鼻子复盘昨晚的失误。讲得好,是打高健乃至其他可能有过类似经历上级医生的脸;讲得不好,则是自己能力不济,坐实了“侥幸”之名,还会成为笑柄。

这是一个两难的陷阱。

但苏喆历经百界,早已明白一个道理: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转机。高健想借此打压他,他却可以借此机会,真正在急诊科站稳脚跟,甚至为“神圣之手”大赛铺路。

关键在于,如何讲。

“林医生,是有什么麻烦吗?”陈玥细心地察觉到林逸看完手机后片刻的沉默,小声问道。经过上午的气道异物抢救,她对这位年轻的带教老师已是心悦诚服。

林逸收起手机,看向她,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没什么,科室任务,准备一次小讲课。”

他没有多说,转而问道:“刚才那个气道异物的患儿,后续情况稳定吗?”

“稳定了!”陈玥立刻回答,眼神亮了起来,“血氧一直维持在95%以上,生命体征平稳,耳鼻喉的老师来看过,说喉部没有明显损伤,观察一下就可以转普通病房了。林医生,你刚才的操作真是太厉害了!”

她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林逸微微点头:“稳定就好。这种急症,时间就是生命,操作必须快、准、稳。你以后遇到,记住流程和要点。”

“嗯!我记下了!”陈玥用力点头,像个小学生。

接下来的大半天,急诊科依旧忙碌。腹痛、发热、外伤……各种病例层出不穷。林逸带着陈玥穿梭其间,处理病人,下达医嘱,解答她的疑问。他讲解问题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往往能一针见血,让陈玥获益匪浅。

在处理病人的间隙,林逸的大脑并未停止运转。他一边应对眼前的临床工作,一边已经开始构思那小讲课的内容。

不能单纯罗列误判案例,那太低级,也容易引火烧身。必须拔高立意,从理论、系统和思维层面进行分析,既展现深度,又能巧妙地嵌入实际案例,达到警示和启发的作用,同时还要让人抓不住攻击的把柄。

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对“精密操控”天赋新的应用——不仅仅是操控器械,更要**操控信息、逻辑和语言的流向**。

下午三点多,一波就诊高峰过去,科室里难得有了一段可以喘息的空闲。林逸让陈玥去整理今天遇到的几个典型病例,自己则坐在医生办公室的电脑前,开始查阅文献,构建讲课框架。

他首先调取的,是医院内部数据库中,近两年来所有经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的,与急诊科相关的误判或不良事件报告(匿名化处理)。这些是宝贵的、鲜活的素材。

同时,他结合自己百界轮回中积累的、远超本世界水平的认知体系——包括不同文明对生命系统、危机处理和信息分析的哲学与科学方法——来重新审视这些案例。

“精密操控”天赋在此刻再次发挥了作用。他的大脑如同高性能处理器,飞速浏览、筛选、分类、整合海量信息。复杂的病历资料、晦涩的医学文献、抽象的逻辑模型……在他脑海中迅速被解构,然后按照某种内在的、精密的逻辑重新编织。

他不仅仅是在“准备”一个讲课,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基于大量数据和深层逻辑的认知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是“误差的产生与消除系统”。

时间悄然流逝。当林逸初步完成讲课的核心框架和关键幻灯片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精神上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次高强度的信息处理和逻辑构建,让他对“精密操控”天赋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它不仅是微观世界的钥匙,也是宏观思维的加速器。

“林医生,你还在忙啊?”陈玥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两份盒饭,“我看你没去食堂,给你带了一份。”

“谢谢。”林逸有些意外,接过盒饭。这个规培生,倒是挺有心。

“讲课内容准备得顺利吗?”陈玥好奇地瞥了一眼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和幻灯片缩略图。

“差不多了。”林逸打开盒饭,随口问道,“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累,但是学到很多东西。”陈玥在自己位置上坐下,也打开盒饭,语气带着兴奋,“比在学校和轮转其他科室加起来学得都多!林医生,你讲东西特别清楚,尤其是分析病情的时候,好像……好像能直接看到问题的本质一样。”

林逸笑了笑,没有解释。这自然是“精密操控”赋予的洞察力。

两人正吃着饭,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副主任刘振走了进来。他看到林逸,脸上露出惯有的笑容:“林医生,还在加班?听说你在准备小讲课?很用心嘛。”

“刘主任。”林逸和陈玥都站了起来。

“坐,坐,吃饭呢,别客气。”刘振摆摆手,目光扫过林逸亮着的电脑屏幕,虽然看不太清具体内容,但那复杂的结构图还是让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看来准备得很充分啊。题目是高医生定的吧?这个题目……有点意思。”

他话里有话,显然清楚高健和林逸之间的龃龉。

林逸神色不变:“是的,刘主任。我觉得这个题目很有价值,正好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系统性地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将个人恩怨完全撇开,提升到了科室质量建设的高度。

刘振深深看了林逸一眼,对这个年轻人的沉稳和心思缜密又高看了一分。他点点头:“有这个想法很好。好好准备,科室需要你这样有想法、肯钻研的年轻人。”停顿了一下,他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对了,‘神圣之手’大赛的院内初选,下个月就要开始报名了。我们急诊科的名额,主要还是看平时的综合表现和业务能力。”

这又是一次画饼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