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喆(林默)从偏殿书房回到自己那间僻静的院落,心境已与昨日截然不同。三皇子炎彻最后那句“好自为之”,看似提醒,实则是一种默许,甚至是一层无形的保护。至少短期内,贾文想要再用构陷的手段动他,需得掂量一下殿下的态度。
但他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贾文在府中经营日久,党羽众多,绝不会坐视自己这个“弃子”重新获得殿下的关注。昨夜内侍的探查,今日的单独召见,这些动静必然瞒不过贾文的耳目。
他需要尽快巩固这来之不易的立足点,并将那“离间之计”落到实处。
接下来的两日,苏喆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用餐,几乎足不出户。他没有再留下任何引人注目的图纸或文字,大部分时间只是坐在窗边,看似发呆,实则是在脑海中反复推演北境的局势,结合原身林默的记忆和自身七个世界的见识,不断完善那个针对“灰野原”的计划。
同时,他也通过阿吉,不动声色地收集着府内外的信息。
“先生,贾先生那边这两天似乎安静得很。”阿吉一边为苏喆更换凉掉的茶水,一边低声禀报,“不过,他手下的几个门客,往兵部李主事和王府典簿那里跑得勤快了些。”
苏喆微微颔首。贾文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这是在巩固自己的关系网,同时可能也在暗中调查自己近日的动向,寻找新的把柄。安静,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暴在酝酿。
“殿下那边呢?”苏喆问道。
“殿下昨日召集了几位心腹武将和那位新来的司马先生密议,直到深夜。今日一早,内府库拨出了一批财货,数量不大,但很精,像是要用来赏赐或者……办事。”阿吉的消息颇为灵通。
苏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炎彻已经开始行动了。调拨精炼财货,正是执行“离间计”所需。那位“司马先生”,想必就是炎彻选定的执行人选。很好,这说明他的计策已经被初步采纳,并且进入了实施阶段。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并在等待中,让自己变得更“有用”,也更“安全”。
他提起笔,铺开一张纸,但这次写的并非军国大事,而是一篇关于整顿都城附近漕运、以利民生兼充实仓廪的条陈。引经据典,文辞朴实,侧重于具体事务的梳理和可行性分析。这是他根据原身记忆里都城的某些弊端,结合一些现代管理思维写就的。
这东西不涉及核心权力,不会立刻触动任何人的敏感神经,但若能实施,确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能展现他林默并非只会空谈兵事,亦有处理实务的能力。他需要让炎彻看到他的“全能”,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偶尔献上奇谋的“工具”。
写完条陈,他仔细吹干墨迹,封好,让阿吉设法递到那位贴身内侍手中,并附言:“此乃默静思所偶得,或于殿下安定后方略有裨益,不敢藏私,仅供殿下闲暇一阅。”
姿态放得极低,目的却很清楚。
做完这一切,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沉寂的、被遗忘的门客。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当日下午,一位不速之客,敲响了他书房的门。
来人身形微胖,面白无须,穿着一身质料尚可的蓝色绸衫,脸上挂着和气的笑容,是府中掌管文书往来的刘录事。此人与贾文走得颇近,是贾文麾下一个不算核心,却颇有用的角色。
“林先生,多日不见,一向可好?”刘录事拱手笑道,目光却飞快地在书房内扫视了一圈,似乎在确认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