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3-17
国赛冠军归来的苏喆,在青藤高中乃至整个城市,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迎接他的,是学校领导亲自在校门口组织的盛大欢迎仪式,红毯、鲜花、热烈的掌声和无数闪烁的镜头。校长满面红光,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言辞间充满了与有荣焉的激动。他的名字被刻上了校史馆最耀眼的位置,他的事迹被学弟学妹们口口相传,奉为传奇。
班级里,他更是成为了绝对的焦点。同学们的热情几乎要将他淹没,祝贺、钦佩、好奇的目光无处不在。王浩俨然成了他的新闻发言人,逢人便讲述着“我和冠军是铁哥们”的故事。叶依琳依旧安静,但在苏喆回到座位时,将一本精心整理的、涵盖大学先修课程内容的厚厚笔记,轻轻放在了他的桌上,眼中闪烁着清澈的祝福。
“恭喜你,苏喆同学。”她声音轻柔,却比任何喧哗都更能抵达内心。
“谢谢。”苏喆接过笔记,能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心意。这份纯粹的善意,他记下了。
林菲菲也曾试图鼓起勇气上前祝贺,但在对上苏喆那双平静得仿佛能映照出她所有过往犹豫和虚荣的眼眸时,最终只是远远地点了点头,悄然退回了自己的世界。有些距离,一旦拉开,便再也无法跨越。
面对这纷至沓来的荣耀与喧嚣,苏喆依旧保持着那份超乎年龄的平静与疏离。他礼貌地回应着各方的祝贺,却从不参与任何浮夸的庆祝,也拒绝了所有商业活动和过度宣传的邀约。他将冠军奖牌和证书随意收在书柜一角,仿佛那只是寻常的纪念品。
他的生活节奏很快恢复了“正常”——如果那种高效到非人的学习与思考能被称为正常的话。在完全升华的“记忆觉醒”天赋支撑下,高中课本的知识对他而言已如呼吸般简单。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开始系统性地自学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甚至涉猎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试图从多维度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偶尔,他也会利用那初步解锁的“低限度规则干涉”能力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尝试。比如,让一枚抛出的硬币以违背常规概率的姿态连续数次呈现同一面;或者,让图书馆里一本他需要的、恰好被人借走的书籍,因为各种“意外”和“巧合”提前归还上架。这些干涉极其微弱,消耗的愿力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像是一种对自身新能力的熟悉和验证。
他感觉到,自己与此方天地的“联系”,随着对“规则”的初步触碰,似乎变得紧密了一丝。这个世界知识的“脉络”,在他感知中愈发清晰。
期间,沈院士又与他通过几次电话,交流了一些数学问题,并未因他的拒绝而疏远,反而更加欣赏他的独立与远见。京大以及其他几所顶尖高校的招生办也纷纷抛来橄榄枝,给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但苏喆均未立刻接受。
他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时间悄然流逝,距离高考只剩下最后一个月。校园里弥漫着紧张的备考气氛。
这天傍晚,苏喆独自一人走在已然熟悉的校园林荫道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围是行色匆匆、埋头苦读的学子。
他知道,是时候了。
此界的因果已了,污名尽洗,荣耀加身,天赋升华,甚至与这方世界的知识规则建立了初步连接。继续停留,无非是重复性的学习与等待一个早已注定的高考结果,于他而言,已无太多意义。
他来到图书馆后方那处僻静的石亭,这里曾是他刚穿越而来时,理清思绪的地方。
坐在冰凉的石凳上,他闭上眼睛,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第三界主线任务已完成,隐藏任务已完成,愿力结算完毕。宿主是否确认脱离此界?】
系统的提示音冰冷而清晰。
苏喆没有立刻确认。他的神识如同轻柔的水波,缓缓扩散开来,掠过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掠过挥洒汗水的操场,掠过原身父母家中温暖的灯光,掠过叶依琳伏案疾书的侧影,掠过王浩咋咋呼呼的笑脸,掠过李老师欣慰的目光,掠过这座承载了“苏喆”这个名字悲欢与荣耀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