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气剑初鸣(1 / 2)

顺序:1-12

---

重新站立,仅仅是第一步。苏喆很清楚,以他目前双腿这点微末之力,别说对敌,便是想快步行走都难如登天。他需要更快的恢复速度,更需要一种,在危机来临时的自保手段。

愿力耗尽,常规的修炼速度已然放缓。他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将目光投向了“剑心通明”。这份天赋,难道仅仅只能用于内视和疗伤吗?大纲中提到,它能“精准洞察弱点,学习招式的本质”。那么,能否用它来“学习”并“优化”某种速成的、适用于当前困境的技法?

他想到了气劲外放。那是高阶武者才能掌握的手段,需要雄厚的内力和精妙的控制力,对他而言遥不可及。但,若是将要求无限放低呢?不追求威力,只追求“形式”和“瞬间的爆发”呢?

他想起了前世看过的某些武侠作品中的概念——“指剑”、“气针”。将微薄内力极度压缩,从指尖逼出,形成一瞬间的穿刺力。不需要持久,不需要远程,只求在贴身之时,能有一击扰敌、创造机会的能力。

这个念头一起,便在“剑心通明”的辅助下,开始飞速推演、分析。

原主记忆中并无此类法门,凌云剑宗的武学堂堂正正,讲究剑招配合内力,并无这等奇诡技巧。但这反而给了苏喆自由发挥的空间。

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内力输出的“通道”与“形态”。手臂经脉同样受损,但相较于胸腹主脉和腿脉,情况稍好,尤其是右手几根手指的细微经络,在“剑心通明”的洞察下,竟有几条相对完好。

“或许……可以尝试将内力,极致压缩,通过这几条细微经络,从指尖的‘井穴’逼出?”苏喆沉吟着,“井穴”是人体经络之气发出的部位,最为敏感,也最容易引导气机外泄。

确定了理论方向,接下来便是实践。这无疑又是一次凶险的尝试,稍有不慎,内力失控,首先炸伤的就是他自己的手指和手臂经络。

他盘膝坐好,没有急于调动那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簇内力火苗。而是先利用“剑心通明”,反复“扫描”、推演右手食指的细微经络结构,确定那条最完好、最笔直、阻力最小的路径,并将其终点锁定在食指指尖的商阳穴。

路径确定,接下来是“压缩”与“引导”。他没有足够的内力去进行实质性的压缩,但他有“意念”!他再次观想出那柄“意念刻刀”,但这一次,刻刀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细长、尖锐,如同一根无形的“引针”。

他小心翼翼地从丹田火苗中,分出一丝比发丝还要细微的内力,然后用“意念引针”将其包裹、约束,沿着预设好的食指经络路径,极其缓慢地向上推动。

这个过程要求对内力微乎其微的“量”,以及“意念引针”的稳定性,达到一种极致的控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差错。

“嗤……”

细微到几乎不存在的声响,在苏喆的感知中却清晰可闻。那丝被约束的内力,在“引针”的推动下,艰难地穿过细微经络,终于抵达了商阳穴!

就是现在!

苏喆眼中精光一闪,意念猛地一催!

“引针”如同撞针般向前一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