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张伟结成秘密同盟的第二天上午,省委组织部长吴春林的办公室里,气氛一扫往日的沉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如同手术室般的精准与肃杀。
他知道,反击的时刻,到了。
他没有召集任何大规模的会议,只是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组织部干部考察一处的副处长,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小李,”吴春林亲自为这位跟了自己近十年的下属泡上一杯茶,语气温和得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关于这次省委常委的增补工作,省委的精神是,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审慎。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更要看一个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长远潜力。”
副处长立刻心领神会,他知道,部长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将是这次人事考察中真正的“指导思想”。
“祁同伟同志嘛,能力很强,功劳也很大,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
吴春林先是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意味深长的“顾虑”,“但是,我们组织部门看干部,不能只看他飞得高不高,更要看他飞得稳不稳。我最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同志反映,同伟同志在工作中,作风过于霸道,不善于团结同志,在系统内外都得罪了不少人。这些声音,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他看着自己这位早已将他的意图领会得一清二楚的心腹,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那道看不见的指令。
“所以,在接下来的‘谈话调研’和‘会议推荐’环节,你们一定要深入下去,广泛听取意见。对于祁同伟同志,在肯定他功绩的同时,也要把这些‘不同的声音’,原封不动地、客观全面地反映上来。我们有责任,为省委,为沙书记,提供一个最完整的、360度无死角的干部画像,明白吗?”
“至于张伟同志,”吴春林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他虽然不像同伟同志那样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但他工作扎实,作风稳健,尤其是在团结地方干部、顾全大局这方面,是有口皆碑的。这一点,你们也要重点挖掘,不能让老黄牛式的干部,吃了没功劳也有苦劳的亏嘛。”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充满了无可指摘的“组织原则”,却将一柄淬满了剧毒的、名为“偏见”的手术刀,精准地递到了自己心腹的手中。
……
一场无声的、针对祁同伟的“程序性围剿”,在省委组织部的操刀下,正式拉开序幕。
在接下来的“谈话调研”环节,考察组的成员们如同最高明的心理医生,用各种充满了暗示和引导性的问题,巧妙地撬动着每一个谈话对象内心深处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