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没有直接攻击祁同伟,却巧妙地将“安全检查”与“破坏营商环境”划上了等号,在省内的企业家圈子里,成功地制造了一股质疑和反对的暗流。
第二路反击,诉诸程序。
王建民连夜亲自拜访了省人大的一位与自己私交甚笃的副主任。
在他那间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王建民没有声泪俱下,而是拿出了一份由省建设厅连夜整理的“报告”,用详实的数据,论证了此次联合检查已导致“芯片产业园”下游数十家配套企业停工,每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
这番“以数据说话”的表演,成功地说服了那位本就对祁同伟“激进”风格不满的老领导。
第二天上午,一份由数名省人大代表联名签署的、措辞严厉的《质询函》,便被正式递交到了省委办公厅,要求省政府对此次“吕州联合检查行动”的法律依据、执法边界和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公开的、书面的说明。
第三路反击,也是最直接的一招——攻击办案人员。
王建民的秘书,在一个公共网吧里,用一个新注册的匿名邮箱,向省纪委的公开举报网站,发送了一封举报信。
信的内容,直指此次吕州专案组的一线负责人——市刑警队长方志新。
信中,不仅附上了方志新多年前侦办的一桩悬案的卷宗号,暗示其“屈打成招”,更附上了几张经过处理的、方志新女儿在省城大学消费的单据照片,将其歪曲成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证据”。
这封信,如同精准制导的匕首,绕开了祁同伟,直接刺向了他手中那把正在冲锋陷阵的尖刀。
……
三路反击,几乎在同一时间展开。
省公安厅,祁同伟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林峰将那篇网络文章、省人大的《质询函》,以及省纪委发来的、关于对方志新同志启动初步核查的内部通报,一一放在了祁同伟的面前。
“副省长,”石磊的脸上写满了愤怒,“王建民这是狗急跳墙!特别是针对方志新同志的诬告,用心太险恶了!纪委那边一旦正式立案,不管真假,方队都必须暂停工作、回避此案!我们的暗线就断了!”
所有人都看着祁同伟,等待着他的决断。
然而,祁同伟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浮现出一抹冰冷的笑意。
“不要慌。”他的声音很平静,“他们急了,说明我们打到了痛处。这些盘外招,看似吓人,实则已经暴露了他的底牌。”他知道,王建民所有的牌,都已经打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