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膝盖”:他坦然承认了那场惊天一跪。
但他没有将其归结为个人的道德软弱,而是将其定义为一种制度性的悲剧。
他将自己的个人之耻,巧妙地转化为对赵立春时代那种“权力通吃”的旧有政治生态的深刻批判。
关于“程序”:他坦然承认了自己在扳倒李达康的过程中,采取了某些“非常规手段”。
“……我承认,在处理‘9·23’案和后续一系列案件中,我作为总指挥,在某些环节上打破了常规。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的京州,常规的程序,早已被腐败分子利用,变成了他们对抗组织审查的‘护城河’和‘挡箭牌’!当规则本身,已经成为保护邪恶的工具时,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忠诚的人民卫士,就必须有敢于打破牢笼,去擒拿猛虎的勇气和担当!”
“我检讨我的‘不讲程序’,但我更要呼吁,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更完善、更高效的监督机制,让程序真正为正义服务!”
他将对手攻击他的“程序瑕疵”,升华到了改革现有监督体制的理论高度。
关于“道德”:在文件的最后,他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我是一个有污点的人,我的过去,并不光彩。但是,正是因为我曾经在泥泞中挣扎,我才比任何人都更懂得阳光的可贵!一个干部的道德,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他个人是否完美无瑕,更应该体现在他是否愿意为了人民的利益,去与黑暗和不公,进行最彻底的斗争!”
“我今天,愿意接受组织的一切审查和评判。但是,我也恳请组织,不仅要看我的过去,更要看我的现在,看我正在为汉东做什么,看我将要为人民做什么!”
……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办公室时,祁同伟终于停下了笔。
他一夜未眠,双眼布满了血丝,但他的精神,却前所未有的亢奋。
他没有通过任何常规渠道,而是亲自驱车,先来到了省委一号楼。
在沙瑞金的办公室里,他将那份还带着墨香的、厚达数十页的“检讨”,亲手放在了沙瑞金的桌上。
“书记,这是我对我前半生的一个交代,也是对组织的一份坦白。”他的声音沙哑,却无比坚定,“有人想用我的过去,来攻击汉东省委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我不能让他们得逞。我个人的荣辱是小,省委的改革大局是大。”
沙瑞金看着眼前这个神情疲惫、眼神却亮得惊人的年轻人,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紧接着,祁同伟又来到了省委招待所,敲响了中组部考察组组长郑国梁的房门。
面对这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老干部,他同样递上了那份“检讨”的副本。
“郑部长,这是我的个人情况说明。里面有我的功,也有我的过;有我的清白,也有我的污点。我相信,组织能够对一个干部,做出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
郑国梁看着手中这份特殊的“检讨”,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表情。
祁同伟的这一招以退为进,格局宏大,思想深刻,瞬间将李达康和赵瑞龙方面那所有针对个人的攻击,都转化为了一场关于“制度反思”和“党性探讨”的理论辩论。
他成功地,彻底地,扭转了整个战场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