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欧阳菁的“花招”(2 / 2)

“你们说的,应该是大风厂那笔五千万的过桥贷款吧?”她不等张敬发问,便主动接过了话头,“从程序的角度看,我们银行在最后关头终止对他的续贷,是完全合规、也是绝对必要的风险控制行为。当时我们银行的风控部门在进行贷前尽职调查时发现,蔡成功的个人及其关联企业,已经深度卷入了多起民间高利贷,其隐性负债率极高,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对国家资产、对储户负责任的银行,都不可能再给他续贷一分钱!”

她顿了顿,端起面前的水杯,优雅地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至于那几笔所谓的‘资金往来’,更是无稽之谈。那不过是我们银行为了扶持像大风厂这样的、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几家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高风险的结构化金融创新产品。既然是创新,有收益,自然也有亏损的可能。蔡成功自己经营不善,投资失败,现在就想反咬一口,把责任推到我们银行头上,这种人,简直无耻至极!”

她时而引经据典,搬出各种复杂的金融法规和银监会的监管条例;时而声泪俱下,控诉自己作为银行高管,是如何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控制国家金融风险”之间艰难抉择。

一场谈话下来,她不仅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无赖商人恶意攀咬、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而忍辱负重的受害者。

初次交锋,省纪委的精兵强将,竟然一无所获。

……

光明湖畔,一家不对外开放的私人茶馆里,水榭临风,茶香袅袅。

祁同伟和高育良相对而坐。

湖面水汽氤氲,几只晚归的水鸟掠过,荡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却扰不乱祁同伟内心的沉稳。

高育良的脸上,却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忧虑。

“同伟,这个欧阳菁,不简单啊。”他放下手中的紫砂杯,眉头紧锁,“纪委那边刚刚跟我通过气,她就像一条泥鳅,滑不溜手,根本抓不住。她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了‘金融创新’和‘市场风险’上,句句在理,滴水不漏。李达康在京州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这块铁板,怕是不好踢啊。我担心,夜长梦多,一旦让他缓过劲来,必然会发起反击。”

祁同伟却显得胸有成竹。他提起那把古朴的铁壶,为老师面前那只早已空了的茶杯,续上滚烫的茶水。茶汤清亮,香气四溢。

他看着窗外那片被晚霞染成金色的湖面,缓缓说道:“老师,京州这堵墙,从内部是推不倒的。李达康把所有的门都堵死了,银行、市纪委、他手下的那些干部……都是他的防火墙。我们硬闯,只会头破血流,甚至会授人以柄。”

他顿了顿,将目光从湖面收回,转向自己的老师,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容。

“但再坚固的堡垒,也怕来自天空的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