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京州的铁壁(2 / 2)

“那负责审批大风厂贷款的信贷部刘建国经理呢?我们想先和他聊一聊。”张敬不动声色地问道。

“刘经理啊?”王主任一拍大腿,脸上的“遗憾”之情更甚,甚至还带着一丝“悲痛”,“哎呀,张主任,您是不知道,刘经理他……他上周突发严重的心脏病,连夜用急救车送到上海最好的瑞金医院去做搭桥手术了。这是他的病假条和上海那边医院开的诊断证明复印件。医生说了,他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绝对不能受任何打扰,否则性命堪忧啊!”

一连串的“不巧”,让整个调查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专案组的同志们义愤填膺,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知道,这就是李达康的反击。

他没有公然对抗,而是用这种最“合规矩”、最“人性化”的方式,将整个京州城市银行,打造成了一座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堡垒。

关键账目被以“系统升级”为由封存,核心知情人要么“长期病假”,要么就是“上周刚刚被单位作为优秀青年干部,公派去新加坡参加为期半年的高级金融业务培训”,甚至连当年负责档案归档的一位普通科员,都因为“老家母亲病危”,而请了长假,据说那地方山高路远,连手机信号都没有。

所有可能接触到核心证据的人和物,都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得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李达康的“干部作风大整顿”运动,正开得如火如荼。

在一次全市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他公开表扬了一批“在经济建设中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数千名干部,意有所指地批评道:

“我们有些同志,自己不干事,不作为,还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盯着那些在一线冲锋陷阵、为京州发展拼搏的同志挑毛病!热衷于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用一些未经证实的问题,去干扰我们地方的经济发展大局!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这是对我们京州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的公然破坏!”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回荡在整个礼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在这里把话说明白,我们京州的干部,只要是为了公心,是为了京州八百万人民的福祉,在改革中出现一些探索性的失误,市委给你担着!但是,谁要是敢搞小动作,搞政治投机,破坏我们的发展环境,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我李达康第一个不答应!这种歪风邪气,必须坚决遏制!”

这番话,通过电视台的直播,传遍了汉东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向省里的专案组,向祁同伟和高育良,公然叫板。

他将专案组的调查,巧妙地定义为了“干扰地方经济发展”的“歪风邪气”。

京州的铁壁,不仅坚固,更开始主动向外散发着逼人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