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李锦荣再次开始游历大好河山,每一次都是几年后才返回京都一次。
苏湛嫡次子三岁时,西北边境再次生乱,周边几个部族与羌罗国联合进犯;这些年朝中重文抑武,先后派去两位将领都没抵挡住,西北已连失五城。
帝王倒是想启用定国公,怎奈他年事已高,早已提不动刀枪;边境危急,苏湛请命领兵;帝王与满朝文武皆是怀疑,这些年他都在文官队伍中,谁能想到他竟然文韬武略俱备。
垂垂老矣的定国公亲自作保,他的孙儿就是文武双全,马上功夫甚至胜过他当年远矣;确实再也找不到如苏湛这般在西北军中还有影响的人,无奈之下,帝王允准他出征。
收到飞鸽传书,李锦荣与几个闺中姐妹告辞,她要奔赴西北,与儿子共同迎敌;这些年早就清楚她功夫精湛的刘明月几人也不愿留下,她们就是信任自己的好姐妹,硬是跟着一同到了西北。
一开始,朝中所有官员都不看好,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帝王心中已有接替人选;却不料苏湛果然如定国公所言,到了边境之后,率领西北军奋起抵抗,总算守住了防线。
又一月,京都每隔几日便有八百里加急,新任定国公守住城池之后,迅速调整战略,已收复三处城池;之后再有军报,便是定国公之母也到了边境,与定国公一同部署战术,甚至李老板还亲自率领骑兵身先士卒。
便是明月郡主,也跟着在骑兵中效力,西北军士气空前高涨;不过一月,京都再收到战报,西北沦陷的所有城池皆已收复。
帝王龙颜大悦,连声称赞定国公府后继有人,不愧是大月朝的护国柱石。
喜笑颜开的同时,便是对新人定国公苏湛与其母的惊讶;要知道,此次出征之前,苏湛已是刑部左侍郎,眼看着再有几年便该是刑部尚书;一个参加科举入仕的勋贵公子,原来领兵作战也如此令人敬佩。
最惊讶的便是李锦荣,人们觉着她一介女子,能把勇毅商号做到天下皆知,成为大月朝首富便是出乎预料;却不想她还有如此一面,善于排兵布阵也罢了,听闻在战场上一杆银枪使的出神入化,不知收割了多少敌军首级!
又过了多半年,天下人的惊讶之情还未褪,便得知定国公率领西北军攻下羌罗及周边几个部族!
这意味着西北边境至少得到几十年的安稳,且大月朝版图再次扩大;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大功劳,定国公府果然不负天下人的钦佩。
眼看着定国公苏湛班师回朝,天下人都在猜测,陛下将如何封赏,定国公府又将是何等的水涨船高。
陛下还亲自给西北传旨,令李锦荣与明月郡主等人一同回京接受封赏;可想而知留在京都的杨世铮几个多么高兴,分明娘亲们是出去游玩的,怎知就立下如此功劳!
不用想,娘亲们不会授官,陛下最多给些诰命封赏与金银珍宝;可实打实的功劳,定然是落在他们这些在朝中为官的后辈身上;哥几个聚在一起喝酒,赵知愿的长子还慨叹。
“谁能想到呢,因为阿锦姨母,咱们几个的娘亲过的风光无限也罢了,咱们还能在朝中沾光!”
几人朗声而笑,可不是么;因为娘亲们创造的勇毅商号,再有家族的爵位,他们几个从幼时起便备受瞩目;如今么,更是因为娘亲令人艳羡。
杨世铮笑意灿烂:“本来阿湛便在我们几个之首,这下子好了,立下如此功绩,咱们是拍马也追不上。”
哥几个大笑:“本来咱们就追不上,阿湛才是最令人羡慕与嫉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