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卫国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收服周国与羌国,任谁都清楚,收服齐国最无难度;因而,此次出使与征讨之事,全权交给江时序处置,李锦荣留在皇都。
知她是为自己造势,也是为他们夫妻二人并列青史,江时序毫无推脱,意气风发启程。
这一日,批复奏折之后,李锦荣带着几个亲卫出宫,去了原来的相府,如今的谢府;有些事是该了结,趁着她今日空闲。
踏入破败的宅邸,连个迎接的下人都不见;信步穿过前院,在后院见到一老翁正侍弄着些青菜;亲卫正要上前问话,被便装的李锦荣拦下,她已认出,这老翁模样的人正是当初声名显赫的丞相谢修远。
听到动静,谢修远艰难转头,脖颈微侧;这是当初李锦荣攻城时,五大望族派人将他绑在阵前,威胁李锦荣退兵,也不知谢修远是不是忽然良心发现,竟冒死撞在压着他的剑上而落下的旧伤。
也是因着他这点忽然而来的气节,攻下都城的李锦荣特意令人将他从监牢救出,为他治伤后将人送回谢府;之后李锦荣忙着处理各种事宜,又是登基大典,而后出征,再未问过原身这个亲舅父。
令亲卫扶住要跪地参拜的人,几人到了前厅;谢修远忐忑坐下,而后小心翼翼问:“不知陛下驾临,失礼了。”
“不必拘谨。”李锦荣不是原身,叫不出舅父,面上只有客气:“今日过来,是为修葺谢家祠堂与外祖母灵位供奉事宜。”
谢家其他人待原身刻薄,然而当初老夫人是真心疼爱这个外孙女;将人接回府里精心照料不说,若不是老夫人上心求医问药,只怕原身未必能活到及笈之后。
推己及人,李锦荣相信原身也不愿外祖母没了供奉。
“朕的意思,在城外选一山清水秀之地建府,你与你的子嗣皆可住下;除了祭祀与供奉外祖母灵位之外,谢家子孙亦可参加科举,若是能有及第的,便当是外祖母遗惠。”
谢修远听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还是不待见谢府众人;不过记着老夫人当年的养育之恩,因而将他们迁到城外,主要是保证老夫人有人祭拜与供奉。
还是因为老夫人这点恩德,李锦荣并不想赶尽杀绝,允许谢家子孙凭本事科举;若有能耐的及第,日后能恢复谢家荣耀,她也不会限制。
这已经超出谢修远的预期,忙起身要谢恩,又被李锦荣拦下。
“朕从来恩怨分明,当初谋害我的苏氏姑侄,还有谢修远及谢月浅,皆已化为黄土;你与谢府其他人不过袖手旁观罢了,便是念着外祖母,朕也不会为难你们。”
“日后,朕与谢家恩怨一笔勾销;只盼你们珍惜外祖母留下的恩惠,安稳过日子。”
至于这一处府邸,因算是李锦荣的潜邸之一,实在是此时的谢家不适合再居住,德不配位;李锦荣打算休整一番,作为弘文馆使用。
原本的卫国公府旧址上,她就令人重建,并将府邸赐给李阔;因着李阔的种种功绩,登基大典时,李锦荣便封他为卫国公,也算是全了这位忠仆的一片忠义之心。
此间事了,再无任何私事可牵挂,李锦荣与几个亲卫随意走在街头,了解都城的变化,也是体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