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立的卫国开始进入如火如荼的基建模式,文武百官从一开始的反对与不适应,到后来个个忙着参与其中;没法子,他们若是不尽心,自有取代他们的人,女帝陛下是真的不养闲人。
当然,李锦荣也很大方,卫国官员的俸禄远比雍朝时更多。
这还只是朝堂之上的改变,民间更是变了天地;随着李锦荣登基,出现了千古第一位女帝,女子们皆扬眉吐气,心中舒爽。
嫁入婆家的,掌管中聩之余,也可以光明正大看书习字,拿出自己的嫁妆经营生意;这可是响应女帝陛下的新政,新政上可说了,若是能成为当地纳税大户,朝廷还有封赏,这可是她们想都不敢的机会。
若是能有朝廷封赏,还是女帝陛下钦赐的封赏,日后岂不是能在婆家与当地横着走?
且不说若是经营得当,她们自己也可以多出好多收益,自然也更有底气;这种好事,怎能错过?
往日她们不是没想过,怎奈世俗规矩如此,更不提还有夫君与婆家人阻拦,只能困在后宅;如今有朝廷撑腰,那还等什么,干就完了。
而那些云英未嫁的女子们,更是激动非常;家世好的,积极学习课业,准备参加女子科举考试;家世普通的,也不再想着攒银子买衣衫首饰,而是开一间小铺子,做起了生意。
便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也走出家门,大胆求活计;再无人敢笑话,说什么女子就该安分等着嫁人。
女子们都如此积极,男子们更不愿被比下去;一时间,卫国人都比往常更加忙碌;如此内卷之下,自然推动各种行业迅速发展;百姓口袋中的银子流动起来,卫国经济体系也逐渐活泛起来。
还有那些以往被瞧不起的手艺人,因着朝廷颁布的新政,也开始积极创新;只要他们创造出新东西,且有益于民生,朝廷也会封赏;不只是银子,还会有朝廷赐下的牌匾,此等荣耀当然要争。
不过两月时间,卫国百姓已感受到了与往日的不同;家里的银子有了富余,日子也更有奔头,干活的时候都觉得浑身有劲儿。
尤以种田的百姓最为高兴,因为朝廷在这几个月间,重新丈量土地,根据相关法度,为他们划分了田地;田地多了还是其次,朝廷还创造出很多新型农具,用起来事半功倍。
不只如此,卫国还取缔了雍朝原来的许多苛捐杂税,这才是百姓真正的盼头。
因着一系列的新政推行,卫国收获了天下民心;原来还有的一些质疑女帝登基的声音也消失不见,逐渐变成了对女帝陛下的歌功颂德,卫国政权彻底稳固。
有那些不甘心特权消失的权贵人家,不是没想过鼓动百姓反对卫国政权,诟病点便是女子怎能为帝;可得到的是好多人的白眼,反被质问他们是不是有病,放着如此有盼头的日子不过,难不成还要回到被门阀世家层层盘剥的时候?
事不关己的只是听听,但也有不忿的,直接去衙门揭发,又帮着清理了不少有异心之人。
李锦荣都没想到,她的新政如此受百姓拥戴;这还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若是她一直将执政理念坚持下去,是不是也能成为千古一帝?
上个小世界,即便顾承宇允她共治天下,但到底顾忌颇多,李锦荣并未彻底放开手脚;如今,她是这片天下的主人,自当施展所有能耐与心力,为百姓开创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