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帝得知大军再次战败的消息时,雍朝半壁江山已成为卫国的疆域。
不只权贵世家与官员消息灵通,便是都城百姓也听说了各种消息,卫国已开始渡河,只怕不出半年便能打到都城。
早朝之上,文武百官大都神思不属,尤其战败消息传来后;这些人最多的是担心日后该如何,还有少数官员已暗自琢磨如何逃出都城,前去投奔卫国。
最惶恐的是五大望族与皇族之人,他们得到的消息更多,亦知李锦荣容不下门阀世家。
种种心思,导致早朝变成了皇族与五大望族争吵的局面;皇族主张往南迁都,仗着长江天堑,说不得还能安稳几年;然而五大望族中有三族的族地都在长江以北,自然不愿意迁都。
那些往日里贪墨与漠视人命的官员权贵也主张南迁,一时间,五大望族竟难得成了弱势的一方;即便他们主张再战,然而和帝便当先不同意再抽掉兵马。
如今帝王能调动的兵马,只剩羽林军与拱卫京城的巡防营,加起来不过十万人,还要护卫帝王一路南下,怎可再战;吵到后来,和帝索性不管五大望族,传令百官准备南迁事宜,明显是要撂挑子不干,躲在长江以南偏安一隅,能坚持多久便是多久。
而五大望族都清楚,若是他们联合对敌,或许还有一丝胜算;若此时散了,等到李锦荣打过来,五大望族也成了烟尘消散;因此,他们当然不愿帝王带兵南迁,索性合起家族所有私兵,骤然发动政变,囚禁了和帝与大半皇族,暂时由五大望族共同处置政务。
宫变消息传出,都城与天下皆是人心惶惶。
不少百姓也想着往南逃,然而听说了卫国从不扰民,也不破坏农田之后,渐渐放心;又听闻卫国还处置了不少世家权贵,还给百姓不少土地后,大多数的百姓甚至翘首以盼卫国尽快打过来。
这种慌乱直接影响了雍朝的地方官员与守城将领,以致李锦荣率军经过的不少城池选择直接投降,减少了作战次数,亦令她更快推进战线。
再说都城中,相府早已成了空架子;宫变之后,丞相谢修远直接被五大望族罢官,赋闲在家不说,府邸之外还都是守卫;显然,五大望族还不愿放过他,打着等李锦荣杀过来时,用她的亲人威胁之主意。
不管有没有用,五大望族是铁了心要利用谢修远来恶心李锦荣;这主意还是杨氏一族提出的,到时绑了相府这些人在阵前,威胁李锦荣退兵;若她不答应,罔顾血脉亲人因她而死,也能破坏李锦荣在百姓心中的印象,可影响她日后执政。
正是看明白了这点,谢修远才着急;当初他这个亲舅父究竟是如何对待李锦荣,他自己心中有数,李锦荣怎会顾及他的性命?
此时此刻,谢修远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苦于没有求助与商议之人;原本还有长子谢云深能为他出谋划策,可自从谨郡王搬出皇宫之后,行事再无顾忌,直接到相府抢人,将谢云深带回郡王府囚禁起来折磨,如今还不知情形如何。
谢修远也曾求到和帝面前,怎奈和帝心中也郁郁;淡淡说了声,若不是谢云深,太子也不会被废,便由着他发泄几日便好,总要他出了心中那口气。
帝王如此态度,明显是不想管,且还偏心自己的儿子,谢修远能如何;倒是试着派出府中暗卫去救人,怎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府的人连郡王府都进不去,还白白死了不少人。
而王姨娘几个又带着庶子与庶女们哭求,且顾着一大家子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