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日廷议,金律与金逸各不相让,最后羌皇决定派二人一同前往边境。
却是金逸率领使团商谈结盟之事,金律率兵驻扎边境,给卫国答应商谈与让出更多好处施加压力。
回到府邸的金律面色难看:“父皇到底还是更偏心金逸!”
分明是他提出的建议阻止了金逸的冒进做法,可父皇还是将立功机会给了金逸;若是到此时,还对父皇抱有期望,那金律才是真的蠢。
“江公子可是在卫国有认识之人?”为了达成所愿,金律也顾不得许多:“我的私库随你调动,务必收买人在李锦荣面前说话,卫国只与本殿下商谈结盟之事!”
嚯,还可以趁机敲一笔竹杠,江时序乐意得很,当即痛快应下;道等至边境后,他暗中先去燕州活动,定不辜负殿下所托,结盟的功劳必定是大殿下的。
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边境,金律率军驻扎,金逸领着一队人直奔燕州;临行前,他还问起:“怎不见大哥身边那位江公子?”
“他为本殿下负责马场生意之事,怎的,三弟还要插一脚么?”金律极为不客气,哪里还有在王庭时兄友弟恭的模样。
金逸耸肩:“大哥何必气急,静等好消息便是;就算结盟的功劳是我的,领兵作战不还是要靠我们兄弟齐心么。”
冷哼一声金律便转身回了营帐,当他不清楚么,父皇显然已笃定结盟之事必成,此次派出的兵马,大都是老三麾下;别说结盟的功劳,便是战功,父皇也为老三想的周全。
到了燕州,金逸派遣使臣先去见李锦荣,他自己则在燕州街头随意走走;只是这么一走,他便察觉燕州与之前的风气截然不同,百姓脸上都是意气奋发之色。
大街小巷,便是酒楼中,都是各地赶来的文士学子,谈论内容都是科举考试;安静坐在一旁听着这些人争辩,越听,金逸眼中的神色越是凝重。
这李锦荣究竟是怎么长的脑子,竟能想到科举取仕?
因向往中原文化,金逸跟着不少中原人学习,也清楚雍朝的举荐制度;说白了,这种举荐制度与门阀世家息息相关,保证的便是皇族与门阀世家的利益,寒门子弟别想有出头之日。
可是如今李锦荣给了天下寒门学子一个机会,一个有可能改换门庭的机会!
单是这一点,在天下百姓看来,李锦荣之举就不是谋逆,而是为天下百姓讨回一个公道,民心已在她这边;而金逸担心啊,若是李锦荣攻下中原地区,得到更多人才,羌国还能与卫国一较高下么?
再也坐不住,急匆匆回了下榻的客栈,金逸便想给父皇传信,绝不能与卫国结盟;以防万一,应该与雍朝合作,将卫国彻底剿灭。
然而,派去元帅府求见的使臣已回来,道元帅李锦荣应下商谈结盟之事,且派了亲卫前来接使团,安排他们住在元帅府附近的驿馆,且今夜还要设宴款待。
使臣身后便是卫国的小将,金逸便知此刻不能写信传出去,只好跟着去了驿馆;到了之后,只看外面精兵守卫,眼前便是一黑,只怕李锦荣已猜到了他的想法,先行防备起来。
这阵势,说是款待使团,实则是将他们严密看管起来,消息绝对传不出去,除非李锦荣允许。
只看那些精兵都携带弓箭,金逸便知飞鸽传信也做不到,只能安心等着晚宴到来,观察李锦荣的态度后再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