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以李锦荣如今的年纪,若想升到二品,至少还需熬数十年,否则,朝中那些官员便不依不饶;然而如今北境军突变,梁帝还想瞒着京都那些门阀世家,只能李锦荣来执掌北境军。
北境军的主帅,从来都是二品大将军。
少女特意去地下宝库看了眼,二皇子显然懂得做人;猜测到她在北境还有战事,那些粮草分毫未动,还留下三成金银;至于那些武器盔甲,乃是给定国公等人定罪的铁证,自然一起运回京都。
没过几日,心腹已将整座府邸整理的焕然一新,彻底清除定国公生活过的痕迹,李锦荣也安心住进来。
而提前收到传信的各商铺管事的也赶到肃州,还有留在京都的那一百亲卫也护送他们一同赶到。
先与商铺管事们简单议事,令他们准备在北境各州府设立分行,准备之后与漠北及西北的商道开通和生意;再将已得到的一半收益换成粮草及药材运来肃州;吩咐完正事之后,李锦荣便开始论功行赏,根据他们的贡献大方给出奖赏,都是实打实的银子。
年关将至,遵循她上一世的行事作风,给所有商铺的伙计们都准备粮食与肉,作为年节福利;因这一世是第一次过年节,少不得敲打这些管事们,不得扣押伙计们的福利。
这些事本不必李锦荣操心,然而她到京都时间短,青棠几个阅历不够,府中的管家不通生意之道,暂时都镇不住这帮精明管事,只好李锦荣敲打第一回。
次日又见京都赶来的亲卫队长,询问关于李意绵之事。
这才知晓,李锦荣率飞鹰军前脚离开京都,后脚关于她的流言就传遍京都,甚至还有说书先生在茶馆专门说此事;隐射李锦荣因妒恨李意绵从小养在京都尚书令府,她自己却在西北苦寒之地吃沙子,还要随时担心被进犯的胡人所杀。
因而到了京都,李锦荣便仗着军功,暗中逼迫尚书令府认回她;本来尚书令府是舍不得李意绵这个养女的,但李锦荣不容人,将其赶回大将军府还不罢休。
又因嫉妒李意绵与太子殿下的青梅竹马情意,暗中挑拨施压,令大将军府将人送到庄子上自生自灭;如今,尚书令府两位小公子因维护李意绵也被她排挤出京都,便是大将军夫人也被迁怒禁足···
说书先生讲的如同身临其境,重点描述李意绵的一再退让,却还是被李锦荣暗中下手;如今李意绵手筋俱废,舌头还被割了,成了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的废人。
之前李意绵可是京都第一才女,不知多少权贵子弟与青年才俊心生爱慕;听到这些,哪里还能坐得住,个个义愤填膺;于是,早朝便有不少人弹劾烽静将军;文人学子们则到国子监外静坐施压,言烽静将军是有意打压文坛,必须追究···
梁帝很会和稀泥,两手一摊,此乃大将军府家事,我等无法置喙;若尔等实在想定罪烽静将军虐杀姐妹,倒是把证据呈上来,不能你们说什么便是什么罢···
于是,早朝后便有人追着李维父子两人,要求他们交出李意绵以证虚实;李维两眼一瞪,怎的,老子管教亲女的家事,还要与你们交代一声?
尔等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