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许大人第一个反应过来,匆匆的跪倒在正中间。
“陛下,老臣以为,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将士们在前线打仗,极度依赖后勤粮饷。傅大人是调动钱粮的人才,由他出任兵部尚书,有助于统筹军事与财政,确保军事开支,足以保障将士们的后备资源。”
“现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正需要有傅大人这样的人才在此时期整顿军备。”
“臣举荐傅大人为兵部尚书。”
“陛下,这不妥啊!傅大人是户部侍郎,去了兵部,这这”
“有何不妥!谁规定的一个官员就要在一个部门里任职到死!”
“马御史,你也是做过知县的人,为何现在就任于御史台?怎么不在你们县里待到死?”
“你你歪理邪说,不可理喻!”
庆帝坐在龙椅上,看着
“太子,你有何见解?”
众人的声音淡了下来,纷纷看向最前方的太子。
明眼的都知道,太子一派想提拔的是右佥都御史项大人,这段时间一直在和二皇子一派的斗法。
现如今出了个傅大人,既不是太子一派,又不是二皇子一派。
不知这两个皇子作何感想。
仰齐昭沉默了半晌,似是在斟酌用词,而后才慢慢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傅大人确为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太子话音落下,连当事人傅大人都诚惶诚恐。
“哦?这是为何?”
“儿臣以为,兵部尚书不仅要懂打仗,更要能确保军队的供给。户部侍郎是管理庆朝钱粮的专家,儿臣相信傅大人上任后能最有效地协调国库与军需,确保粮饷、装备、马匹的供应畅通无阻。”
“正如许大人所说,现如今战事已经结束,庆朝正处于和平时期,战事减少,清朝军队重点在于编制调整、装备更新、屯田经营等,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由傅大人执掌兵部,正符合这一时期的需求。”
“和陈国一战,庆朝死伤无数,两国战事规模之大,战事结束后,不管是周家军还是李家军皆需要裁撤、赏赐、安置,这些工作同样与财政密不可分。一位熟悉钱粮的兵部尚书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因此,儿臣也同样举荐户部左侍郎傅卫风傅大人为新任的兵部尚书。”
庆帝点了点头,似是认可太子的话,目光又朝向武官那一列。
“平西侯,忠武侯,你们有何见解?”
被庆帝点名的平西侯李远和忠武侯周毅,并排站在武将的最前侧。
“陛下,臣认为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平西侯最先发话。
在战场上,粮草和兵器同样重要。
他曾吃过没有粮草的苦,也不愿让自己的将士们一边打仗,一边饿肚子。
这次对抗匈奴一战,也多亏了朝廷能源源不断的往边境送粮食,这位户部侍郎的确是有功之人。
“陛下,臣也无异议。”
已经到这个份上了,崔相亲自举荐的人,户部尚书和太子作保,他又怎能反对。
恐怕陛下和太子早就私下把人挑好了,把右佥都御史放出来当挡箭牌。
待时机成熟,再把真正的人选推上去。
户部左侍郎的位置空出来后,又能把回京述职的先皇后的胞兄董成儒顺理成章的调任去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