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躺平局长(下)(2 / 2)

这番话,算是吐露了几分真言。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心气被磨没了,害怕担责,追求“无过便是功”。

林万骁听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懈怠,而是一种“体制内倦怠”,是长期在特定岗位、特定环境下形成的防御性心理。

他没有批评,反而表示理解:“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在有些岗位上,确实容易有这种感受。坚持原则本身没有错,有时候受点委屈,也是难免的。但是正锋同志,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怕受委屈,就忘了肩上的担子啊。保密工作,看似平凡,实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西明,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组织上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对你的信任。”

他看着刀正锋的眼睛,语重心长:“你还不到退休的年纪,经验、能力都还在,就这么‘平稳’下去,你自己甘心吗?组织上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有能力的老同志,就这么消磨下去。”

刀正锋低着头,双手紧握着膝盖,内心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第一次谈话,林万骁没有强求,只是让刀正锋回去再好好想想。

随后的半个月里,林万骁又借着不同的由头,与刀正锋进行了两次非正式的谈话。有时是询问某个具体保密环节的细节,有时是聊聊他过去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林万骁发现,一旦谈起过去在乡镇如何调解纠纷、如何推动项目,刀正锋的眼睛里还是会偶尔闪现出光芒,话语也多了起来。

林万骁心里有数了。刀正锋并非彻底“躺平”,他只是需要被重新点燃,需要一个更适合他、能让他重新找到价值和激情的舞台。

不久后,在一次书记办公会上,林万骁提出了调整刀正锋工作的建议。

“正锋同志是老同志,经验丰富,尤其熟悉民族地区和基层情况。保密局的工作需要更细致、更严谨、也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思维。我建议,将正锋同志调到市人大民族宗教华侨委员会去担任副主任委员(正处级)。这个岗位既能发挥他熟悉民族工作的特长,工作节奏也相对适合老同志,让他能更好地发挥余热,同时也为保密局腾出位置,配备更年轻、更具开拓精神的干部。”

这个安排,既考虑了工作的需要,也充分照顾了刀正锋的个人情况和情绪,属于平级调整,体现了组织的关怀和人尽其才的原则。与会者均无异议。

当组织部长郭爱民找刀正锋谈话,告知他这一调整时,刀正锋愣住了。他原以为最多是被批评教育一顿,甚至做好了被边缘化的准备,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充满善意的安排。

离开保密局,前往市人大报到的那天,刀正锋回头望了望那栋待了五年的小楼,心中百感交集。有解脱,有惭愧,也有了一丝久违的、对新岗位的隐约期待。他知道,这是林书记给了他一个体面的台阶,也是给了他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刀正锋离开市委大院的身影。他知道,对于“躺平”的干部,一棍子打死最简单,但那不是最优解。精准地找到症结,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安排,既能挽救干部本人,也能优化干部资源配置,这考验的是为政者的耐心和智慧。西明的发展,需要的是每一份力量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焕发出应有的光彩。